翻閱歷史,曾為原機械部定點生產拖拉機重點企業之一的鹽城拖拉機廠有一個特別值得回憶的片段:1981年,鹽城拖拉機廠承擔起國家援外項目,黃海金馬牌拖拉機首次走出國門,登上了全新的舞臺。
而今,昔日的鹽城拖拉機廠已經有一個全新的名字———江蘇悅達鹽城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但“創建鹽拖特色、抓住兩個市場”的戰略目標仍在這個頗具現代氣息的企業中得到了傳承。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黃海金馬”這個大中型拖拉機品牌從東南亞起步,逐步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其中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達到12%以上,還先后14次承擔起國家援外項目。該公司也將打造品牌的思路充實為:“堅持自主創新、創建鹽拖特色、抓住兩個市場、爭創中國名牌”。
越走越寬的國際化道路
近些年來,我國農機行業的競爭呈現白熱化。為了沖出困境,更好地突出企業特色,鹽拖的領導班子審時度勢,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制定了“突出輪拖、突出新品,突出出口”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全力打好“國際牌”。
多年來,東南亞地區的農機市場一直被日本、韓國的產品壟斷。通過廣泛的宣傳,以價廉物美為特色的鹽拖產品引起東南亞地區客商的關注。泰國、印尼等國的一些公司主動找上門來洽談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考察,他們認為鹽拖的產品性能、質量,不比日本、韓國的遜色,而價格也相對便宜,于是紛紛訂貨。鹽拖的產品終于以優良的性價比撬開了東南亞農機市場的大門。
從東南亞積累了經驗后,鹽拖加快了進軍美國、德國、英國的步伐。為了擴大出口,鹽拖人積極參加每屆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利用一切機會和渠道收集國際市場的信息,為企業的研發明確方向。
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司領導獲悉美國農機市場需要輪式拖拉機,他們開始積極與美國方面聯系。1991年,美國某公司嘗試著向鹽拖訂購了兩臺黃海金馬25馬力輪式拖拉機,這在鹽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于該產品的性能與可靠性都比較好,客戶非常滿意。鹽拖也一鼓作氣,乘勢而進,派出技術人員專程到美國了解客戶的使用要求,廣泛征詢意見,并根據收集到的國際市場的農機行情積極改進技術,先后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公司多次派出技術人員到歐洲了解市場情況,建立銷售網點,按照當地的標準和技術要求開發產品。如今在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農機市場供貨商的名單中,“黃海金馬”的名字赫然在冊,“黃海金馬”這個品牌在歐美發達地區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到目前為止,鹽拖的產品已經出口到北美、南美、歐洲、非洲、亞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際出口交貨值躍居全國首位,出口連續三年位居行業前列。
2004年,鹽拖獲得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頒發的“出口工業產品生產一類企業”證書。2005年,鹽拖在美國市場銷售黃海金馬牌拖拉機5200臺,累計出口美國總量已經超過30000臺。
技術是出口的有力支撐
目前,鹽拖黃海金馬產品的功率覆蓋8~120馬力,是我國輪式拖拉機行業品種最全、譜系最寬的企業之一。
長期以來,公司堅持自主創新,成為輪拖行業技術創新的先行者,推動了我國輪式拖拉機的技術升級。近五年來,公司共投入研發費用超過2億元,占銷售比重的5%,自行研發大中型拖拉機20個機型,配套農機具12個品種,最新研發的100~120馬力拖拉機也即將面市,開發速度在同行中領先。
在拖拉機的研發中,公司首推模塊化、智能化、人性化設計方式,敢為人先,開發了適應不同用戶、不同層次、不同作業需求的產品。同時,公司勇于探索,積極應用新型材料,大膽創新,近年來共獲得專利14項。
針對北美、西歐對拖拉機排放指標提出的限值規定,公司研發人員根據美國環保署第二階段排放限值的要求,率先與配套廠家聯合進行改進設計,2003年通過了國家拖拉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排放測試,其中380、385、485三種柴油機取得了美國erp認證證書,獲得了國際市場的入場券。同時,作為有關標準負責起草單位,該公司還主持制定或者修訂了7項國家標準,其企業標準全部采用iso500、iso789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準確收集國際農機市場的信息,公司在國外設立了技術服務中心,定期委派技術人員出國開展技術服務和市場調研,收集用戶對產品改進的意見。
成績只屬于過去,對于奮發圖強的鹽拖人而言,前面的路還很長。記者在公司新近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投入5億元新建第二工廠,重點投入產品的研發,提升工藝裝備水平,達到大中拖年產10萬臺的目標,建成國內最大的出口基地,打造拖拉機制造業的航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