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石油物資裝備出口網絡會上,中國石油物資裝備出口網絡理事長邢祖侗告訴記者,僅通過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中國石油制造業與美國用戶今年就簽訂了210臺修井機合同,并與全球最大的鉆井服務商nabors簽訂了3套鉆機合同,出口合同額將超過6億美元。就在同時,包括歐美、中東用戶在內的多家國外企業的訂單也紛紛而至。他說,這些都表明中國石油物資裝備出口目前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期。他認為,這種狀況的出現既是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多年臥薪嘗膽、多方積累的結果,也是國內外大勢使然。“中國制造”品牌形象在提升邢祖侗分析,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以及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都得到較大提升。中國加入世貿以后,與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的關系進一步加強,外國資本進入中國步伐加快,西方大公司紛紛在國內合資辦廠,中國外貿出口力度也明顯加大。作為主因,中國的石油裝備出口業務經過了10年的臥薪嘗膽,不斷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產量質量,走過了由最初被列入禁用黑名單國家,到逐漸被一些“一般用戶”接受,再到目前已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裝備生產國及出口國的過程。目前,我們的產品進入了世界超級大國、超級大公司,產品由工具、零配件發展到技術附加值更高的成套設備。
中國的石油鉆機、修井機大批量進入美國、中東等高端市場,這標志著中國制造的石油裝備的整體品牌已逐步被國際市場認可。再加上中國產品較高的性能價格比優勢,將會引起更多用戶的關注,也必將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國際高油價拉動作用大近年來,由于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帶動全球石油勘探開發異常活躍,是形成我國石油物資出口黃金季節的外部條件之一。據統計,2004年世界勘探開發投資比2003年增長7%,總量達到1500億美元左右。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2006年國際油價總體將繼續保持高位震蕩,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活動將持續活躍,2006年世界勘探開發投資將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同時,持續的高油價也促使原來認為經濟價值較低的油氣田投入開發。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市場容量還將進一步增大,為工程技術服務和物資裝備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世界能源領域的產業轉移帶來機遇由于世界經濟發展進程的不平衡,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這種調整和轉移趨勢在石油裝備制造領域已有顯現。一方面,很多國際石油公司為引入多元競爭,打破少數西方服務公司壟斷服務市場的局面,進一步降低勘探開發成本,希望把新的服務公司引進他們的市場,形成多元競爭態勢。另一方面,多數不發達國家不具備獨立進行油氣開發的能力,或雖然具備一定的能力,但裝備陳舊,技術落后,對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有迫切的需求。在目前形勢下,世界石油裝備制造和服務業的超級巨人美國國民油井公司和威德福公司紛紛進行大并購,一度造成了鉆井及采油裝備市場的壟斷。但也正因為如此,迫使用戶積極尋求替代資源。一批新的中小石油裝備商應運而生,他們為了進入市場,盡量降低成本,自然就把中國的石油裝備制造業作為首選戰略合作伙伴。中國石油對海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中國石油物資裝備出口形勢面臨黃金機遇期,還受惠于近年來中國石油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戰略目標,“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大,海外投資持續增長。
據悉,“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集團海外投資每年將達到30億美元,海外建設油氣管道總長8000千米。這對帶動國產石油物資裝備走出去創造了難得的機遇。邢祖侗認為,上述這些國內外市場形勢為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但這些機遇不是永久存在的,石化裝備企業必須居安思危,在管理、質量等現代企業的要素方面下功夫,才能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擴大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