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軸被譽為萬噸輪"心臟"(發動機)的"心臟",但中國造船業幾十年來卻一直缺少這顆"中國心"。2006年6月30日,計劃投資5.92億元的上海船用曲軸公司二期廠房正式竣工。2007年二季度達產后,中國造船業因曲軸瓶頸而壓抑的發展速度將被釋放,而在"十五"期間,由于曲軸技術被國外公司壟斷,國內造船企業被迫放棄了幾百萬噸造船訂單。
自2005年1月31日生產出首根國產曲軸后,上海曲軸公司何時能夠大規模量產,進而徹底改變中國船用曲軸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就成為了造船行業上上下下關注的一個焦點。
高價難求
統計資料顯示,1978年到1997年期間,中國在進口曲軸上花費高達9000多萬美元。近年來,由于曲軸價格持續飛漲,以及中國造船業對曲軸需求量的增加,每年進口曲軸的費用已經高達四五千萬美元。
但如此高昂的價格,還不是讓中國造船業上上下下最為頭痛的問題。由于少數幾個國家壟斷了全球船用曲軸的生產,中國造船業常碰到用比以前高出一兩倍價格也買不到曲軸的情況。
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國際訂貨會上,幾位日本、韓國的曲軸供應商同一位國內船用柴油機廠的負責人開玩笑說,喝一大杯白酒就賣一根曲軸,這位負責人二話沒說,就端起酒杯,直嚇得供應商連連拱手,因為他們生產的曲軸將優先供應本國,根本不敢輕易許諾給中國客戶。而用中國造船協會理事、渤船重工董事長賀榮光的話說,"船等機、機等軸"的狀況,成了制約我國船舶工業持續發展的瓶頸。
但隨著上海船用曲軸公司二期的完工,這一現狀將得到改善。雖然上海曲軸公司二期工程的160根產能目前還停留在設計階段,但來自國內幾大船用柴油機生產廠家的訂單早已紛至沓來。截至2005年底,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就已經獲得了65根曲軸的訂單。
在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今年計劃生產的20根曲軸中,滬東重機一家就拿走了18根。滬東重機董事會秘書林勤國說,雖然獲得的18根曲軸僅僅只約為今年需求量的25%,但上海曲軸公司二期工程將來投產,卻讓滬東重機今后三年生產需要的曲軸基本有了著落。滬東重機產能快速擴張的重要基礎,就是曲軸供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到2007年四季度,滬東重機臨港基地的首臺柴油機才能產出。但早在今年年初,江南造船集團就與其簽下了h2388和h2389船主機的供應合同。這兩臺主機,屆時將裝配到29.7萬噸超大型油輪上。由此可見,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造船業的發展進程。
韓國和日本造船業的重要優勢之一,就是它們對曲軸的高度占有。有鑒于此,上海曲軸公司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既是解決大功率船用主機配套產品產能不足的突破口,又是我國造船產量在"十一五"末占領世界市場份額25%以上的重要落腳點。
厚積薄發
從表面上看,曲軸只是個十多米長幾十噸重的"鐵疙瘩",然而,其設計和制造工藝卻相當復雜。
船用曲軸是直接用于柴油發動機與螺旋槳聯結而傳遞推進力的工具。船用柴油發動機曲軸的制造方法,大體上有兩種,一是整體制造的曲軸,主要用于中小船舶和發電用中、高速沖程的柴油發動機;一種是組裝式曲軸,主要用于萬噸輪和發電用低速二沖程柴油發動機。對于前者,中國已實現國產化,但對于組裝式曲軸,在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開發出來之前,只有日本、韓國、西班牙、捷克四個國家可以生產。
上海曲軸公司第一根曲軸原計劃下線時間是2004年6月,后來之所以延期到2005年1月,就是因為研制過程中不斷遇到新問題。據了解,為了解決各種各樣技術問題,上海曲軸公司按照不同課題分類與中船十二所、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等進行產學研的合作攻關,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制造技術。
在上海曲軸公司二期工程尚未完工之前,由上海電氣(集團)、滬東中華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和上海工業投資公司等四家單位組建的上海曲軸公司就已經開始加速研制全部規格的大型船用曲軸。
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林堯武說:"隨著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發展,要求配套大缸徑、大功率的柴油機。目前上海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已經將全部規格的大型船用曲軸作為了沖擊目標。公司正在進行700毫米、800毫米缸徑曲軸的研發工作,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將分別拿出產品來。此外還將進一步研制900毫米缸徑的曲軸,用全部規格的曲軸去和世界著名柴油機公司的機型進行配套"。
研制出全部規格的曲軸,這并非是上海曲軸公司難以實現的夢想。在研制第一根曲軸時,由于公司完全是在摸索中前進,光機床加工階段就歷時半年有余,后來縮短到18天。可到今年年底時,工期將縮短至10天左右。
產能方面,若將上海曲軸公司一、二期產能合在一起,幾乎能與韓國斗山重工旗下的船用主機曲軸制造廠不相上下,進而邁入世界大型曲軸制造企業行列。
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曲軸公司董事長呂亞臣說:"2006年,公司計劃生產出20根曲軸。2007年,一期工程40根曲軸的設計產能將全部達產。等到二期工程明年二季度具備生產條件后,每年的生產規模將逐步增加到200根。"
隨著大型曲軸攻關的進程,無疑為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而這又將極大地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中原證券研究所機械行業研究員張仲杰說,在上市公司中,有不少直接與造船業相關的行業,包括港口、鋼鐵、電控系統、儀器儀表、信息技術、化工等。而在這些大的行業中,又可以細分出類似焊接材料、電線電纜、稀有金屬等很多小的行業。
研究員們認為,直接和間接受益造船行業大發展的上市公司數量,不下上百家。那些與造船業關系密切的上市公司,其業績得到提升的作用會更加明顯。其中,滬東重機、廣船國際、江南重工等本身就從事造船行業的上市公司,更是前景可期。
受益者眾
2005年,國內船用發動機的產量約為200萬馬力,另外50%的需求通過進口才得以解決。預計到2010年,我國船用發動機的需求量在500萬~600萬馬力,而滬東重機那時合計的最大產能也只有480萬馬力。招商證券機械行業研究員劉榮說,由于國內船用發動機的生產廠家主要是滬東重機、大連船用柴油機廠和宜昌船用柴油機廠等3家(3家合計占有的市場份額至少高達88.9%),而滬東重機1家的市場占有率就高達60%~65%,其將能在最大限度上分享造船行業的高速成長。
船用曲軸國產化為滬東重機的高速成長提供了助動力。據悉,滬東重機2004年采購的曲軸價格約為40萬美元,而2005年訂購用于2006年生產的曲軸,價格已經上升到80萬美元以上,甚至還有105萬美元的極端紀錄。在滬東重機為大型船舶生產柴油機的所有配件中,目前只有曲軸還主要依賴進口。
不得不提的是,滬東重機從上海曲軸公司獲得其2006年總產量90%的訂單,與其第一大股東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系前者股東不無關系。由于上海曲軸公司另外一個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同為廣船國際和大連船用柴油機廠的母公司,因而不排除它們將來也能優先得到曲軸供應的可能。這樣一來,正處在大發展前夜的廣船國際將獲得騰飛的良機。
除直接從事造船業的上市公司將受外,為造船業配套的上市公司也將因中國造船業的快速發展而受益。如中國造船用鋼需求量與市場規模就將因造船業的發展而快速增長,一位研究員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造船用鋼在2006~2010年間達到每年830萬噸,2011~2015年達到每年1028萬噸,而每噸鋼的價格在6000元左右,那么其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元,這對于國內幾大造船用鋼生產企業寶鋼、鞍鋼等都將帶來可觀的市場需求。此外,為造船業配套的化工、儀表、電控類上市公司也將從中國造船業快速增長中獲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