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連續7年進入中國最大500家工業企業之列的洛陽軸承集團(下稱洛軸),由于陷入破產危機而引發國內外企業的競購。就在徐工收購案上演得如火如荼的同時,洛軸爭奪戰繼續升溫。在眾多知名跨國企業爭購洛軸的戰役中,最后一家加入的浙江民營企業———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擬以10億元價格整體收購洛軸。
昨日,洛軸一高層人士向記者透露,在目前眾多的競購者中,浙江天馬有一定的優勢。而天馬公司辦公室的馬主任也表示,洛軸爭奪戰中,天馬有望最后勝出。
外資舍弗勒遭“排擠”
今年3月,世界最大的滾動軸承和汽車部件生產商之一———德國舍弗勒代表團考察了洛軸集團,就合作事宜與洛軸進行了實質性洽談,6月份,洛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德國舍弗勒相中洛軸的消息一出,業界嘩然。有意收購洛軸的外資企業還有美國最大的軸承生產企業鐵姆肯公司。
就在外資相中洛軸之際,《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在6月底公開發布。與此同時,外資的收購遭到國內同行業的反對。
反對聲音最強的中國軸協甚至上書國家發改委。7月3日,該協會代秘書長鄭如辰發出了強烈的反對聲音:“對于外資參股合作,我們并不反對。但要整體收購,我們堅決不同意。一旦收購成行,勢必對國家經濟安全造成影響。”
另外,洛軸生產的鐵路軸承也在國內占有極大份額,2005年僅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就達到了30%。目前,德國舍弗勒已通過和西北軸承合資,控制了中國鐵路軸承25%的市場。如果德國舍弗勒再把洛軸鐵路軸承30%的市場份額拿下,在國內鐵路軸承市場上,德國舍弗勒將會“一統獨大”。
堅決反對洋女婿的還有洛軸多年的合作伙伴永煤集團。永煤集團曾與洛軸集團合資建立lyc公司。
面對洛軸與舍弗勒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初步打算在lyc公司之外組建新公司,永煤集團認為“戰略合作協議無非就是一個意向”。
永煤洛軸姻緣難續
永煤集團在排斥舍弗勒的同時拋出了自己的重組方案:第一步,在保證洛軸集團1.5億元出資到位、由永煤和洛軸合資的lyc公司合法存續的前提下,繼續去年以來未完成的資產移交,由洛軸集團將持有的東升公司、鐵路軸承公司等公司的股權移交lyc.由于洛軸資產已被建設銀行訴訟保全,lyc將向建行支付3000萬或承接4000萬元債務,由建行撤銷資產保全,洛軸集團以等額資產補償lyc.第二步,除lyc外,洛軸集團實施破產減債。
第三步,在洛軸集團破產清算過程中,由lyc托管經營其價值3.37億元的有效資產。
事實上,從組建lyc開始,永煤與洛軸的矛盾就開始積蓄。首先是洛軸集團的相關資產一直未能移交到新公司。
對此,永煤頗為不滿,此次整體重組洛軸的方案也是首先要求完成lyc的資產移交。
洛軸集團方面也有自己的說法。該公司辦公室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永煤在聘用評估機構評估洛軸資產后,又認為價格過高,要求降價。最后在河南省、洛陽市國資委的協調下,洛軸同意降4000萬元,但永煤仍要求在此基礎上再降4000萬元,然后再預留8000多名職工的補償金5000萬元。由于雙方在價格上爭執不下,資產移交才一直未能進行。
此次收購洛軸集團的資產,永煤初步開價3.37億元。
加上此前投入到lyc的4億多元,永煤的整體收購價格為7.37億元。除去集團要返還的撤銷資產保全的費用和1.8億流動資金投入,真正給到洛陽市國資委方面用于安置職工的費用僅3.7億元左右。
天馬稱有“收購優勢”
就在洛軸的收購戰陷入僵持階段的時候,浙江兩家企業天馬和萬向突然殺入爭奪戰。目前來看,由于出價與德國舍弗勒基本相當,天馬的勝算更大。
昨日,浙江天馬辦公室的馬主任告訴記者,該公司已經于7月7日上午給洛陽市國資委發去傳真,浙江天馬想以10億元價格整體收購洛軸,這一開價幾乎與德國舍弗勒持平。
據馬主任介紹,與舍弗勒相比,天馬有兩優勢,一是,舍弗勒承諾的收購完成后雇傭職工6000-7000人,而天馬承諾是雇用職工不低于8000人;舍弗勒承諾,到2010年,將洛軸銷售收入由目前的9億元提高到30億至50億元,但天馬計劃在3年內就把洛軸的銷售收入提高到30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浙江天馬在整合收購方面很有經驗,與成都軸承的并購案被業內稱呼為“近年兼并最成功的一個案例”。2002年,天馬曾整合了原成都軸承集團公司,成立了成都天馬鐵路軸承有限公司。
注:多家企業競購洛軸:永煤集團出價4.5億元,德國舍佛勒出價11億元,浙江天馬出價10億元,美國鐵姆肯出價4至5億元,浙江萬向出價4至5億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