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日本使館經商處消息為削減汽車零部件物流、通關成本,進一步增強企業收益性、提高競爭力,日本本田、日產、豐田等各大汽車廠商爭相提高在華零部件當地采購率。
明天春天,本田在廣州近郊的變速器新工廠將正式動工,年產量24萬件。位于武漢的合資公司東風本田汽車也將新增發動機零部件生產線,總投資額超過100億日元。這樣,本田將原來主要從日本進口的零部件全部更換為在華本地采購。
其中,東風本田的當地生產率為70%左右,廣州本田已超過80%。
2005年,日產公司在華當地采購為60%,今年2月開始在華生產“怡達”所使用的1600cc排量發動機。今年夏天起,發動機零部件的鑄造加工也切換至當地,實現其在華一整套的生產體系。
豐田雖未公布當地采購率,但今年5月在廣州投產的“花冠”已經開始采用當地生產的發動機,其天津分公司也計劃進一步提高當地采購率。豐田的零部件大部分購自于在華的集團下屬子公司。今后,豐田將繼續提高電裝等15家公司的對華投資額,預計2006年度新增投資590億日元,比2005年度提高22%。
《日本經濟新聞》發表評論說,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平均10%以上的關稅依然偏高,日本汽車廠商要想與奇瑞汽車等在3萬人民幣以下的小型汽車展開市場競爭,必須設法增加當地零部件采購率以降低關稅和物流費用。同時,這也是為應對中國政府對外資企業實行的產業政策。去年,中國政府在事實上實施了汽車零部件進口限制政策,對當地采購率未達到一定指標的部分汽車提高進口關稅。
日本汽車廠商自與美國貿易摩擦激烈的80年代開始,提高了當地采購率。今后,在中國的零部件采購率也將提高到與美國相同的水平。目前,各零部件廠商在華開設的工廠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從2005年中國市場銷售的汽車數量看,今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基本已成定局。為此,各汽車廠商都進一步調高了在華生產計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