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幾乎一半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都是靠炒作賺錢的
2019-03-05 21:37來源:至簡先生//
原標題:幾乎一半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都是靠炒作賺錢的
據風險投資公司mmc的最新研究顯示,全歐洲約40%的企業被歸類為“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沒有證據表明他們使用人工智能。
似乎很難有一天,一家新技術初創企業沒有籌集到投資者的現金,希望它將人工智能作為其業務的關鍵部分。然而,現在一份新的報告出人意料地宣稱,40%被歸類為“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歐洲公司沒有為他們的業務以任何實質性的方式開發研究領域。
根據位于倫敦的風險投資公司mmc的一份新報告第99頁的開眼統計,在被列為人工智能公司的2830家歐洲初創企業中,只有1580家符合這一描述。這個標簽,指的是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的任務的計算機系統,它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研究了每一家公司、他們的材料、他們的產品、網站和產品文檔,”mmc的研究主管david kelnar說,該公司管理著3億英鎊(4億美元)的資產,擁有34家公司的投資組合。“在40%的案例中,我們找不到關于人工智能的證據。”他補充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認為和認為是人工智能公司的公司可能不是。”
被稱為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比其他技術公司吸引的資金多15-50%。
凱爾納補充說,這些初創公司并不一定會把自己提升為人工智能公司。他們寧愿被第三方分析網站以這種方式分類(而不是糾正他們)。
凱納拒絕列舉分析網站和初創企業的例子;三菱汽車發言人說,這樣做可能會給風險投資公司的潛在投資帶來錯誤的信息。
投資于初創企業的公司往往使用幾個著名的分析網站來跟蹤潛在的投資,這些網站的名稱包括pitchbook、crunchbase和cb insights。
“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初創企業]都會意識到它們是如何被分類的,”kelnar補充道。但是沒有什么動力去糾正一個上市,因為它意味著潛在的投資減少了,而且它可以讓你自己成為一個“人工智能公司”。
kelnar補充說,被稱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企業在融資輪中的吸引率比其他技術初創企業高15-50%。
對于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來說,籌集比正常情況更多的資金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可能需要為專業工程師支付更高的薪水。但這些數字“也反映了供求動態,”凱爾納說。
mmc的研究在幾個月的時間里齊心協力,由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贊助,發現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軟件,如文本和視覺識別或預測分析,在初創企業和大公司中也在增長。
據調查顯示,如今使用人工智能作為產品或服務一部分的初創企業數量已從六年前的50家新增加到12家。與此同時,大約12%的大公司在其業務中使用人工智能應用程序,高于去年的4%。
人工智能最流行的用途是聊天機器人,其次是流程自動化工具,它取代了處理保險索賠的簡單管理任務和欺詐檢測。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