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汽車行業里比較熱的事,當屬奇瑞、華晨、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廠家所形成的換“心”運動,它已經成為帶動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關鍵步驟。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各個合資品牌汽車的引進,每一款外國牌子的車當然要裝他們自己的發動機,這是毋庸置疑的。在乘用車產品上,20多年來想有自己的發動機難,想裝在自己的車上出口,尤其是發動機的單獨出口更難。
令人欣喜的是,這幾難在兩年之內已經被化解。取得這一突破的正是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廠家的自主品牌發動機。奇瑞acteco、華晨e2、吉利ccvt、長城tc,還有力帆、江鈴、上汽、海南馬自達等等,自主品牌發動機之勢一發而不可收。就技術而言,華晨e2、吉利ccvt等發動機的升功率等指標已經達到國際一流的水平。它們之中有的在開發之初就是按照系列機型設計的,如奇瑞的acteco系列發動機排量從0.8~4.0l,分汽、柴油兩個系列,共18個機型,并且保留了諸如缸內直噴、高壓共軌、進排氣可變正時、渦輪增壓和可控燃燒速率等技術的升級空間,這就為奇瑞今后技術發展的深度埋下了伏筆。
有了關鍵總成技術,不僅擺脫了國外動力總成供應商的鉗制,而且使自主品牌汽車廠家的產品更具競爭力,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出口也就水到渠成。像近期一汽夏利發動機出口俄羅斯,奇瑞發動機出口美國,都是各項技術指標完全達到了當地的標準后才能成行。自主品牌發動機被國外廠商接受,也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的核心技術水平開始與世界看齊。
更為重要的是,發動機是汽車各項技術的載體之一,它的出口本身就意味著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達到了相當的水準。即使這些出口的發動機上可能還有一些關鍵件是從國外進口,但我們能在世界著名零部件供應商的零件上賺到附加值的利潤,對于一向被定論為出口產品檔次低、附加值少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而言,也算是一個較大的突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自動變速器(當然也包括一些高檔發動機)等總成還大量進口的情況下,自主品牌發動機能夠率先登陸海外,可以說已經承擔起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重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