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不僅以1700萬噸左右的鑄件年產量位居全球首位,成為世界鑄造大國,而且我國鑄造業的區域特色也十分鮮明,已形成了"長三角"地區、山東、山西、遼寧、廣東等地的鑄造產業集群。這些地區的產業集聚有助于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使培訓、金融、開發、市場營銷、出口等方面形成互動,促進了鑄造產業的發展。
"長三角"鑄造產業集群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鑄造產業集群,它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及浙江省,鑄件年產量近500萬噸,幾乎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這一地區是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其機械工業、家電行業、冶金行業也在全國名列前茅,根植于這些產業的鑄造業必然成為了全國的領頭羊。
山東省一直是全國鑄造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鑄件年產量和從業人員均居全國前列。據估計,山東全省鑄件年產量在500噸以上的鑄造廠有800余個,年鑄件總產量達到200萬噸以上。山東省鑄造產業集群的最大優勢是科研、設計及教育力量雄厚,這里不僅有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和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院,近年來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建工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等院校也培養了大批鑄造人才。同時,鑄件生產專業化是當地的一個特征。如在全國生產剎車件的十強企業中,山東省就占了80%;山東高密的燈具鑄件也已形成相當規模,年產量達3萬噸;山東萊蕪的車輛鑄件年產量達到6萬噸;山東東營的精密鑄件年產量達到5萬噸。
山西省因具有豐富的生鐵、煤炭、鋁鎂資源以及充足的電力供應和廉價的勞動力,使鑄造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同時也提供了把山西由鑄造大省轉變為鑄造強省的條件。該省許多企業的鑄件成本比東部省份要低4%~10%,適于參與市場競爭。目前共有2500多個企業,其中80%為中小民營企業,鑄件年產量約120萬噸。
遼寧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其機械、冶金在全國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帶動了鑄造業的發展,特別是民營鑄造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有鑄造企業1000多個,沈陽、大連的鑄件年產量分別達到40萬噸,加上鞍山、本溪、撫順等十幾個城市,專家估計已達到110萬噸。
廣東省擁有傳統的根植于機械工業的鑄造廠,同時小產品鑄造業也很發達,被稱為"小產品大市場",全省約有500家大大小小的廠家生產水暖器材、爐具、浴具等小鑄件。該省最為突出的是以臺資、港資為主的鑄造廠、五金廠遍地開花,保守估計廠點可達幾百家,鑄件產量估計可達該省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經成為廣東鑄造業最有發展前景的生力軍,成為推動廣東進入全國鑄造大省、鑄造強省行列的重要力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