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德國政府官員私人信息大規模泄露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信息安全的關注。實際上,由于信息存儲方式乃至整個生存空間都在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變,我們面臨的信息安全問題也在日益嚴峻。同時,由于人員流動性的加劇和自帶設備辦公(byod)、遠程辦公和零工經濟等新型辦公方式和經濟方式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安全問題也變得空前復雜。
那么對于企業和個人而言,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安全挑戰呢?
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為安全防護提供了一條全新思路,但與眾多強大的工具一樣,人工智能平臺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更可能受到網絡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動設備智能向場景智能演進,主動地調動各種場景的功能為人們提供主動化的服務,這就讓安全問題變得非常復雜,不法分子有可能通過“機器人黑客”來發動精確的漏洞攻擊。對此,聯想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認為,人們應該更多地關注于并機器學習以封堵安全漏洞,更多地關注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而不是把各種防護工具東拼西湊在一起。企業和終端用戶需要從數據、身份、在線和設備四個維度來保護自己,并制定系統性的計劃來應對各種威脅。
舉例而言,從快速在線身份認證(fido)聯盟等安全行業機構與windows hello進行整合以實現更安全的身份驗證可以看出,個人設備正在從雙因素身份驗證轉向多因素身份驗證,并且這一趨勢的影響范圍將繼續擴大。
同時,由于物聯網的發展,聯網設備大量增加,在居家和辦公室環境中,所有智能設備間實現互連的情況也將帶來更多的安全漏洞。之前,業界關注的主要是單一設備或者it系統的安全性,對于物聯網安全性的解決方案,目前還存在著很大的空白。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通過全新的啟發式學習模式了解用戶,信息安全服務提供商不僅要熟知技術上的變化,也要應對人類行為的變化。
而對越來越復雜的安全形勢,企業需要了解不同年代背景的員工,以更好地管理和保護設備,并制定有力的安全協議和慣例。這是因為隨著企業員工的構成日漸多元化,一個企業同時擁有70后、80后、90后員工的情況變得非常普遍。但是由于代際差異,這些人群在使用設備和處理數據時的習慣會具有一定的差異,當企業用80后員工的習慣去編寫一個工作流程序時,90后員工有可能會產生抵觸,導致對流程序規范性的忽視。企業唯有在了解員工的基礎上,運用人工智能的學習功能來滿足員工多樣化的需求,才能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實行。
綜上所述,單一設備、單一領域和單一系統的安全解決方案哪怕再強,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安全需求,構建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系統化安全防護方案,通過自主學習解決不同的安全問題,對企業構建安全防護墻而言至關重要。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