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分會舉行第十屆年會,與會代表較首屆增加了10倍,達到300多人。挖掘機行業發展10年,2006年行業的產銷與1997年相比,也增加了10倍。
大發展的十年
1997年舉辦首屆挖掘機分會時,全國挖掘機總產量還不到4000臺,銷量也僅有3390臺,而今年行業總產量預計能達到4.5萬臺,銷量將超過4.3萬臺,其中國有和民營挖掘機企業挖掘機的產、銷量在萬臺左右,市場占有率達到23%。
這一成績的取得非常可貴,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外資企業的進入和舊挖掘機的大量進口,再加上當時國內挖掘機性能和質量很難使用戶滿意,國內挖掘機生產企業(當時所謂的六大家企業)幾乎全線垮臺,市場占有率一度跌至5%。
目前,中國挖掘機的年需求量已超過6萬臺(包括每年進口2萬臺以上的舊挖掘機),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機市場。世界上幾乎所有著名的挖掘機制造公司都在中國設立獨資、合資企業,生產或銷售各種品牌的挖掘機。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大、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所以對挖掘機的需求量大。說中國是世界挖掘機的制造中心,是因為世界上各工業發達國家著名的挖掘機制造商幾乎全部進入中國,不少國有和民營企業也看好中國挖掘機市場,紛紛進入挖掘機行業進行開發和生產,而且產品的產量在隨著市場需求量的提高而不斷增長。
必須注意到,中國目前雖然已成為挖掘機需求和生產的大國,但絕不是強國。國際水平的挖掘機研發中心不在中國,挖掘機關鍵配套零部件的生產也不在中國。國內企業在挖掘機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究與掌握方面與國外差距很大,特別是在挖掘機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所投入的人力、財力嚴重不足。
可喜的是,近年來小挖的發展很快。估計5年后國內的小挖有可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真正實現小挖的產量、銷量、出口量、市場占有率第一;而中型挖掘機和大型挖掘機真正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
機遇挑戰并存
"十一五"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各省、市、自治區在公路交通、鐵道建設、石油化工、礦山開采、城市鄉村建設等方面有大量的工程項目實施,挖掘機已成為各種施工工程的首選機種。特別是中國的西部和北部地區,由于建設項目的增多,更促使這些地區挖掘機的潛在市場逐步向現實市場轉化,逐步成為挖掘機的旺銷地區。按照每年遞增15%左右的正常速度發展,預計到2010年全國各挖掘機企業年銷售量的總和可以達到70000臺左右。
由于挖掘機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用戶對挖掘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巨大的市場、豐厚的利潤促使國外主要挖掘機制造商幾乎已全部進入中國。在中國市場上挖掘機的品牌、型號越來越多。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促使了企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更新代謝的速度加快,企業或代理商為用戶服務的意識增強,用戶對企業產品的滿意度增加。同時,由于外資品牌的介入,不少國外大公司使本品牌的代理商采用融資租賃或其他形式,手續逐步簡化,將可能逐步替代速度、額度都處于弱勢的國內各商業銀行的按揭。
在市場競爭中,片面追求市場占有率,降低首付款,延長還款期,沒有深入細微地了解用戶的信用度和還款能力而盲目經營造成企業呆壞賬的現象也屢有發生。這使得行業中不少企業存在著較大的資金風險,各種糾紛和投訴這兩年也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銷售量是每家企業努力追求的目標,但人為地促使用戶提前消費、拔苗助長于事無補。
此外,不少企業在非公開宣傳中或產品推薦會上,不實事求是地說自己的產品是最好的,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貶低別家產品,這也是應該注意的問題。因為當前的情況是,市場上沒有特別好的產品也沒有特別差的產品。
近年來在中國挖掘機市場上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挖掘機卻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四次地不斷漲價,而漲價的理由往往歸結為原材料漲價,特別是鋼材漲價,但鋼材漲價的變動對挖掘機成本并不起關鍵作用。因為挖掘機本身是一種技術含量高、價格貴、利潤大的產品。他分析,漲價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業競爭尚不夠充分,再加上某些時期各企業經常會同時出現供不應求,也促使價格向上攀升。加之挖掘機是一種可以賺取利潤的生產工具,一臺設備動輒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用戶為求能買到質量好和服務好的產品,加價三、五萬元并不在乎,但這對顧客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可以說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挖掘機恐怕在中國是賣得最貴的。
制造商與代理商應建立互為依存的利益共同體關系,制造商不可以在市場好、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任意對代理商發號施令,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直至威脅取消代理權。但制造商必須意識到,當市場不好的時候,只有通過代理商的努力才能降低市場風險,挽救企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