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嚴重受挫的歐盟技術壁壘爭端問題將有所突破。18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李長江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費爾霍伊根簽署了《中歐機電產品安全合作機制》,旨加強中歐兩國在機電產品質檢領域的合作,緩解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爭端。
數據顯示,去年中歐雙邊貿易額為2173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貿易額就占到了60%之多,目前,歐盟已經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李長江在簽約前會見費爾霍伊根時強調,歐盟在實施相關法規時,應避免對中國進行歧視性的市場監督,同時應給中方一定的過渡期和技術援助以便中國企業的出口產品滿足歐方的法規要求。
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逐年巨幅增長,技術性壁壘成為我國產品出口面對新的棘手問題。從歐盟去年開始實施的兩項環保令到今年9月日本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都使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受到極大的挫傷。
據悉,此次中歐簽署合作機制就是要加強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與歐盟企業總司及歐盟各成員國市場監督機構的合作,以通過政府間溝通和協調妥善解決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問題爭端。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政府間合作將解決出口企業面臨的與出口國信息不對稱困境。“此前歐盟環保指令實施前甚至有許多中小企業還不知情,或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通用集團總法律顧問王嘉杰對記者表示。他建議企業也要從自身加強對出口貿易國相關信息的搜集和應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