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銅的價格一噸為3萬多元,今年最高達到8萬多元,如今盡管回落到6萬元,但也是去年價格的近2倍。據行業統計,1~9月的電解銅平均價在每噸6.5萬~7萬元之間,較年初的4萬元左右上漲了70%左右,對電機行業這一用銅大戶來說,牽一發動全身。
為應對一路飚升的銅價所帶來沉重的負擔和經濟損失,上海電機行業協會9月21日在滬召開了“應對銅價上漲共商對策研討會”。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有限公司、上海南洋電機有限公司,大同(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林泉先鋒電機有限公司、上海力超電機有限公司、上海金陵雷戈勃電機有限公司、上海力超電機有限公司、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電機有限公司、上海華濱電機有限公司、上海神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主要領導和銷售、成本部門的負責人參加了研討。
此次到會企業年產值共計50億元,占上海地區行業企業產值總量的80%。
面臨嚴峻的行業生存困境,物資市場的專家針對上海銅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和近期銅價的走勢進行了分析。各企業交流了經驗,并對如何共同破解難關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價格上浮挑戰承受底線
有專家認為,電機行業是基礎傳統工業,一向以材料密集、勞動密集和產品微利而著稱。在整個成本中,材料成本占到70%以上,而銅又占其中的25%~40%比例。銅價上漲,材料成本一下子提升到50%以上,致使整個行業今年減少收入數千萬元。
面臨銅價居高不下,有些企業的成本倒掛,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應戰,只能減少訂單或部分停產;還有些企業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或者不得已適度調整價格。
物資市場專家建議,向客戶講清銅價對電機生產成本的影響,取得客戶的理解,適度調整價格,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調整的幅度可在各自現行價格的基礎上上浮,上浮幅度在10%~20%為宜。這樣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維護市場的有序競爭,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兵來將擋各謀出路
一些大企業從采購成本入手,相對集中資金,在低位批量進貨;還有些研發能力強的公司從技術設計上契入,比如對繞組結構進行改進,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每臺電機減少用銅量幾十克到一二百克,積少成多。
有一位企業的人介紹:現在漆包線價格上漲的厲害,但是很多公司還是照做不誤,我們也有自己的訣竅,因為公司通過修改繞線方法做y2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省了不少銅。雙層同心式繞組其實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無錫電機廠等單位試驗過。后來,國內廠家引進的abb、西門子等低壓大功率電機使用散嵌繞組中用這種方式下線,國內又開始使用。主要是節省了端部的長度,也就是把兩個單層同心式拿到雙層繞組來用。現在又出現了分組式的雙層同心式繞組,可以更好地節約端部長度。
除了控制降低原材料價格的方法,有的企業相對擴大生產規模,在固定費用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可變成本;
有的企業從成本管理著手,分清不同產品的成本狀況,多生產效益較好的市場產品,限產和停產成本較高的產品;還有的企業從對拖欠資金的下游企業或不能提價的下游企業實施限制和少供,千方百計設法降低成本。
治標需治本開發新特產品
與會中各個企業相互溝通所采取相應的措施,但企業要真正適應市場的變化,還要從技術入手,走高層次、高價位競爭的路線,研發市場需求的新特產品,創出自己的名優品牌,較大幅度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向節能、高效、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拓展。
事實證明,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未雨綢繆,吸取了前幾年硅鋼片暴漲的經驗,經過艱苦的拼搏,產品由普通電機調整為新特為主,抵御了今年由銅價上漲帶來的風險。如有家企業,因產品結構調整,今年上半年產值8000萬元,同比增幅7%,效益卻同比增長了50%以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有家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雖然價格迫不得已價格提升了10%以上,但客戶不僅沒有減少,生產訂單仍應接不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