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徐工并購新方案的出臺使外資并購再度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我們對國內企業間的并購已經司空見慣,盡管國內的并購并不規范。但面對外資并購,我們就不能不從更廣的角度和更深的層次來考慮問題,雖然并購只是一種市場行為。
如何在外資并購中保證國家經濟安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在我國經濟開放程度不斷加大的大背景下,我們也不能忽視市場經濟的潛規則。
今年9月,商務部等6部委聯合頒布了《關于外國投資者購并境內企業的規定》,要求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
全球產業整合的巨大需求為我國市場的并購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目前我國產權制度逐步完善、資本市場不斷健全的背景下,可以預見,企業的并購行為將日益廣泛。我們迫切需要做的,是健全各項法律規章,使并購行為能夠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場規律順利進行。
退一步海闊天空
上市公司“s徐工”10月2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美國凱雷集團(通過其子公司)并購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s徐工”的絕對控股股東)一案有新的變數。主要是,購并實現后,凱雷將持有徐工機械50%的股權,而不是原協議所定的85%。收購價格方面,按照分析人士的一種計算方法,提高了20%,而按照凱雷的另一種算法,基本沒有變化。
實際上,凱雷和徐工的并購協議早在2005年10月即已簽字。方案經徐州市和江蘇省有關部門同意,報商務部等中央部門審查,但至今未獲批復。有市場人士認為,上述補充協議的內容可能會加快審批過程。
并購如能實現,凱雷將與徐工集團共同間接控制“s徐工”,而“s徐工”的股權分置改革也可以隨之啟動。更重要的是,這是根據商務部、證監會等6部門發布并于9月8日起實施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后,第一件經商務部審定的外資并購案。許多人認為,凱雷徐工并購案對今后的外資并購活動將起到示范和標桿作用。再加上有消息稱,商務部即將按照《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的條文,對炊具行業的蘇泊爾外資并購案舉行聽證會。這使得證券市場內外人士更加關注我國外資并購的政策走向問題。
不過,凱雷徐工并購案受到的特別關注,還因為今年夏天它曾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而且是頗動感情的關于引進外資和保護產業安全的爭論。有人甚至說,這場爭論使其他一些重大外資并購放慢了步伐,也推動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的出臺,進而導致凱雷做出讓步。
賤賣論引發大討論
徐工機械是我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2003年以后,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內外債務纏身,以至于不得不尋求出售部分較為優質的資產以解困局。經過一番招投標和談判,公司與凱雷達成了并購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協議的達成,固然是凱雷提出了有吸引力的并購條件,然而一樁貸款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年,國有商業銀行對徐工機械實施了債轉股。到2003年,信達等資產管理公司決定拍賣所持徐工機械的股份,而徐工機械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卡特彼勒公司意欲收購。
為化解這一危機,徐工集團不得不以溢價全額回購了4家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權,這些資金來源于用股權質押的花旗銀行的貸款,而且是凱雷牽的線。現在,這些貸款已到期限并有展期。如果不能通過改制引進戰略投資者,徐工集團的質押股權將可能因為貸款逾期而被拍賣。于是,被動不如主動,徐工集團爭取到了凱雷進入。
今年6月,機械行業一家民企負責人在自己的互聯網“博客”上連續發表3篇長篇文章,認為徐工故意排除境內企業的投標,賤賣國有資產,而美國凱雷對行業巨頭徐工的絕對控股,將危及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產業安全,并表示愿意加價3成替代凱雷購并徐工。徐工方面也進行了辯解。一時間,此事成為財經輿論的一大熱點。
這場爭論或討論所涉及的具體細節,現在已經不太重要。而其反映出來的我國引進外資形勢的變化,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迫切需要,以及應以何種方式平衡市場經濟各方的利益訴求,則會是今天及未來較長時間的不衰話題。
一切都是利益關系
有資料顯示,中國現在已成為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亞的亞太第三大并購市場。2006年上半年,中國并購交易額達到410億美元,同比增長71%。其中,外資對中國的并購投資金額達到12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國有企業轉讓的非核心資產和基礎設施等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現在,有一些行業或產品,外資確實已經占了相當大的甚至是絕大部分份額。
外資以并購形式大規模進入我國,特別是對一些行業領先企業的購并,前提當然是不能傷害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必須遵守我國的法律,與此同時,也要顧及其他市場參與者對反壟斷和產業安全的關切。
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是,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時,受到美國政府的嚴格審查;中海油試圖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遭到美國國會的強烈反對,而不得不主動放棄。事實上,類似的一些做法在全球各國可以說是通例。在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會對貿易自由主義和經濟全球化抱過分天真的想法。只是,要有一些法律法規上的明確規定,并在實際操作中充分實現本國的最大利益。
根據我國《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很明顯,凱雷徐工收購案受到了這一規定的影響,而蘇泊爾收購案或將按照此規定進入審議程序。
實際上,為防范外資損害國家經濟安全,我國已經出臺的一系列法規都作了相關規定,如《指導外商投資方向的規定》、《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關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
所以,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到,《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上述條文所針對的情況,或者說它的適用,是需要當事人自己向商務部申報的,而不是由國家法律或行政機構主動介入。這就提醒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兼并收購往往會導致行業或產業的重構和利益格局調整,與此有關的當事人不能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市場利益,就濫用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的名義,尋求非分的政策保護,或者妨礙國家引進外資政策的實施。
對外開放堅定不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完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努力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利益。
過去27年,中國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得益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也得益于利用外資。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要成功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仍需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加積極有效地吸收外資。
在完善與引進外資相關的法律法規方面,專家認為,我國應盡早制訂外資并購法,并將其列入立法機構的議程。有報道說,商務部正在積極推動關于外資并購的專門立法。我國正在做出努力。法律制度的完善,將使處理凱雷徐工一類的并購案更加快捷、更加透明、更加公平,也會使我國對境外投資者有更大的吸引力。
相關鏈接一
凱雷收購徐工始末
2002年,徐工集團開始啟動改制計劃,確定以徐工機械作為集團改制的平臺。
2005年,徐工集團最終選擇凱雷為戰略投資者。當年10月25日,凱雷收購方案正式出臺。
按照收購計劃,徐工集團將其持有的徐工機械82.11%的股權轉讓給凱雷,轉讓價格為人民幣20.69億元。凱雷以等額美元(約2.55億美元)在交易完成時支付。同時,徐工機械在現有注冊資本基礎上增資人民幣2.42億元,全部由凱雷認購。
隨后,徐工科技公告了改制情況,并向商務部、國資委等有關部門申報了方案,該方案至今未獲批。期間,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博客中對凱雷收購的質疑引起了各界對國家產業安全和國資轉讓價格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今年,由于凱雷收購徐工未獲管理層批復,三一集團表示有意出資4億美元收購徐工科技,并且已經在制定相應計劃。
日前,徐工科技披露了新修訂的收購協議,凱雷擬以12.17億元收購徐工科技40.32%的股權,并以相當于5.84億元人民幣的等額美元增資徐工科技,從而擁有徐工科技50%的股權;凱雷將擁有徐工科技董事會10個席位中的5個。
相關鏈接二
徐工科技
徐工科技成立于1993年,1996年8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24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發行后注冊資本增至11995萬元,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徐工科技是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最大的控股子公司,是集筑路機械、鏟運機械、路面機械、拌合機械等工程機械的開發、制造與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公司。公司產品達4大類、7個系列、近100個品種。公司經營規模居國內同行業第一位,并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公司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施以產品出口為支撐的國際化戰略,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東南亞、中東、非洲、南北美洲等國際市場。
凱雷集團
凱雷集團的投資者主要包括富有的個人、家族及機構投資者。美國前總統布什、英國前首相梅杰、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等人先后在其中掛職,擁有深厚的政治資源。該集團管理的資產超過3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相關鏈接三
蘇泊爾并購案
今年8月14日,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seb集團簽署了框架協議,引進seb集團的戰略投資。協議如果實施,法國seb集團將持有蘇泊爾總股本的61%,成為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