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上海,成就規模,一個日趨成熟的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產業帶,正加速在長江三角洲形成。
據統計,江蘇和浙江兩省的300多家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生產企業,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汽車產業的“大后方”。據了解,目前上海作為汽車產業第三大基地,諸多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供應商中,有90%來自近鄰江蘇、浙江。在上海大眾轎車共同體名錄中,176家成員單位中大多數是蘇、浙企業。
上海轎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在全國范圍內是最優秀的,這對零部件、緊固件供應商的要求也是幾乎苛刻。首先,企業必須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其次,沒有終身制,實行淘汰制。同樣一種零部件或緊固件會選擇兩、三家供應商,訂貨量的大起大落完全取決于品質是否有保證,供貨是否及時,蘇、浙兩省憑借實力和緊鄰上海的地緣優勢,在上海轎車零部件配套分得一杯羹。
浙江企業利用民營體制的優勢,勤練內功,動輒就是國際最好設備一步到位。高強緊固件摩擦系數扭矩自動檢測儀、國內只有5臺,浙江某知名公司就購進一臺,全數檢測10.9級以上高強螺栓,很快打破了汽車高強緊固件上海本地企業手遮半壁江山局面。
上海汽車產業占上海工業產值10%以上,巨大的市場造就了眾多蘇、浙配套企業。常熟市、嘉興市、海鹽市、寧波市、溫州市誕生了眾多的緊固件企業,長三角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產業帶正在加速形成。據了解,到2007年,上海大眾將達到100萬輛的整車生產能力,這對眾多汽車零部件、汽車緊固件oem無疑又是一重大好消息。
受此誘惑,跨國公司緊固件企業在長三角地區搶灘設廠已達二十幾家,他們已不僅僅滿足于只在生產線上賺錢,更將目光盯上了汽車緊固件這塊大“蛋糕”。從今年開始,上海汽車零部件將實現全球采購。對此,國內本土緊固件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由跨國公司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
現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對中國緊固件企業“反傾銷”的浪潮日益高漲,中國企業不停地喊著要起訴。有人認為訴訟不可能取勝,改變自己才是最積極的途徑。市場無處不在,挑戰處處都有,離不開時間的沉淀、經驗的探索和資源的集聚,中國緊固件企業要不斷地努力才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