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區域品牌在浙江的永嘉甌北和龍灣地區越打越響之時,如何才能把溫州泵閥制造業做大做強?10月上旬,在溫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泵閥工業發展戰略論壇上,多位專家就該問題,為溫州泵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支招。
不斷加大技術革新
創新是溫州泵閥業不能回避的課題。溫州市泵閥行業協會會長黃作興曾這樣比喻說:“以前一火車皮的閥門拉出去也就賣100萬元,現在2個閥門就能賣100萬元。科技含量的提高,會使企業利潤大幅提高。”
原浙江省機電研究院院長、中國泵閥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著名泵閥專家曹國緯說,目前溫州的泵業與國外的差距主要表現為:鑄造質量普遍不高,中型泵存在效率不高,大口徑泵的可靠性能較差。另外,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較,在保質期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國外的泵產品一般都有兩年的保質期,而國內的產品只有一年,有的甚至只有幾個月的“存活期”。
為此,曹國緯在論壇上呼吁溫州泵閥界,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要在技術革新上加大投入,不斷引進高素質的人才。在產品上,小型泵要注重外觀的美化;中型泵要不斷提高綜合水平,最大限度地用高技術來整合部件,提高產品效率;大口徑的泵要不斷提高可靠性和效率。曹國緯認為,對于大企業、大集團而言,要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力爭擠進國家重點工程。
目前,溫州市的政府和企業對泵閥業的科技創新十分重視。9月27日,為了積極支持和引導溫州泵閥企業的發展,由溫州市政府牽頭建立的蘭州理工大學溫州泵閥研究院在永嘉泵閥科技中心正式掛牌,該院將以泵閥制造企業的需求為出發點,依托技術、人才優勢,在機電工程等領域設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流動站,建立技術轉移中心和繼續教育基地。計劃到2010年科研隊伍將達到50人以上規模,累計培養專業人才300名以上。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宋銀立認為,溫州泵閥研究院的成立,將對溫州泵閥在技術支持、成果轉化、產品開發上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而溫州的泵閥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技術和科技的創新,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伯特利閥門集團與浙江省泵閥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溫州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投資共建的國家二級無損檢測實驗室在伯特利正式掛牌,并投入運作。該實驗室建設總投資近500萬元,歷時兩年建成,集無損檢測、工藝研究、產品開發、人員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身,是目前浙南地區規模最大、設備多、功能齊全的檢測室。五洲閥門公司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與武漢理工大學聯合設計26寸以上的大口徑硬密封高溫球閥產品,通過近兩年多的不懈努力,五洲公司先后研發成功了32寸、40寸、48寸大口徑硬密封高溫球閥。并設計和研發出56寸超大口徑硬密封高溫球閥。浙江華夏閥門有限公司研發成功的高環保、高節能、高可靠性的球楔針型閥與擠壓連接管接件產品,在杭州通過了國家級鑒定。華夏閥門公司此項技術的研發成功,徹底打破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對該項技術60年的壟斷。
注重品牌的建立
溫州的泵閥產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區域品牌優勢凸現,良精集團、環球集團、宣達集團分別獲得了“浙江名牌產品”稱號;良精集團、保一集團、高能集團、環球集團分別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稱號,溫州泵閥的品牌效應促使溫州泵閥產業走向更高的一個發展階段。
溫州地區為了更好地推進品牌戰略,永嘉縣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率先在閥門行業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到2008年6月底結束。希望通過兩年的努力,使閥門行業的企業質量管理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產品質量有較明顯的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有明顯提高;市場準入比例在全省同行業領先;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初步形成閥門行業在規模、技術、人才、獨立知識產權和品牌等方面的明顯區域優勢;名牌效應對永嘉縣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做出貢獻;規范行業發展,最終實現閥門行業成為全國性區域品牌或優質泵閥產業基地。
溫州政府部門在積極推進品牌戰略的同時,泵閥協會也為此做出積極的努力,龍灣閥門協會自去年9月份成立之始,就把擴大龍灣閥門的知名度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今年的7月28日,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和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共同授予溫州龍灣“中國閥門城”榮譽稱號。至此,溫州泵閥行業已經有了“中國閥門城”、“中國泵閥之鄉”兩個“金名片”。另據溫州龍灣閥門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成鎮介紹,他們正在積極申請“中國泵閥產業生產基地”,到那時,溫州地區的泵閥品牌將會邁上新臺階。
溫州市經濟學會副會長、著名經濟管理學教授潘忠強在論壇上也對此作了闡釋,他說,溫州泵閥要想走品牌之路,必須要有實施品牌戰略的創新思路,例如,如何創建品牌和公關、統一品牌和多品牌、借品牌和創品牌、國外品牌本土化等。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美特斯·邦威品牌的成功經驗。
積極做好出口貿易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資本大轉移、與產業鏈大轉移的趨勢下,中國的市場早已經是世界的市場。對于溫州泵閥企業來說,做國際貿易只是剛剛起步。2005年,在溫州的泵閥總產值中,出口額只占年銷售總量的2.5%左右。在永嘉閥門產業中,能夠獨立開展國際貿易的企業不超過30家,國際貿易人員僅在120人左右,而且大多還是新手。龍灣閥門出口的現狀更是不太景氣,目前從事出口的人員只有50人。與會的專家指出,溫州泵閥要想在發展上做大文章,就必須加大產品的出口力度。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