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ggb發展到今天,已有百年歷史了,能否介紹一下ggb的發展歷程?
馬蒂斯先生:ggb(原­來的glaciergarlockbearings)在技術上處于領導地位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這為我們今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滑動軸承供應商打下了基礎。
下面我用具體的時間數字來介紹ggb的主要發展歷程:
1899年findlaymotormetals成立,兩年后改名為glacierantifrictionmetalcompany,1910年公司開始生產滑動軸承以適應內燃機增長的需要,1930年開發出一種燒結銅­鉛工藝,1948年開始把ptfe作為一種軸承材料的試驗,1950年將鋁錫作為一種高級發動機軸承內襯材料,同期塑料軸承產品投放市場,1954年建立試驗工廠用于生產燒結銅­襯鋼帶,1955年多孔青銅­燒結的mushimpregnation工藝取得專利,不久du和as15作為發動機軸承投放市場,1956年第一個以ptfe作為內襯,以鋼板為支承的du軸承投放市場,1958年在與glacier達成協­議后,garlock公司作為軸承經­銷商成立;1965需油脂潤滑的dx產品投放市場,1969年du軸承應用于“eagle”登月艙,1970年為拓展研發能力,glacier將技術授權給一些海外制造商,許可的公司包括:sic(法國)、kolbenschmidt(德國)、daidometalco.(日本)、和garlockbearings(美國),1976年glacierandgarlock公司合資建立garlock軸承公司;glacier提供生產du和dx鋼帶的工廠和燒結爐,1986年發布hi-ex,它是dx產品的延伸,用于高溫工況,1988年glacier建立了其工業軸承業務部門,其于1992年被位于德國heilbronn的glacier工業軸承公司所替代,1990年du產品和其派生產品一年產量超過10億件,1993年為索道應用開發出類似于ptfe內襯的產品,1995年為減震器和其他液壓應用推出了一種無鉛材料dp4,1996年開發出一條新生產線用于注模熱塑性材料的生產,2001年enpro并購了glacier工業軸承公司并組成glaciergarlockbearings;2003年推出dp系列無鉛金屬聚合軸承,2004年glaciergarlockbearings更名為ggb。在斯洛伐克開設工廠以支持東歐市場,2005年在印度和中國設立辦事處,2006年開發出用于工程機械設備的密封軸承單元。
雷龍:lfd本土化的德國軸承
記者:請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今天的ggb?如ggb產品和技術的優勢,生產能力和全球分布情況。
馬蒂斯先生:前面提到過,ggb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屬聚合滑動軸承制造商,其低成本、免維護的特性使它在很多領域里用來替代需潤滑的銅­套或鋼套,或是滾動軸承,這些領域包括汽車、農業、工程機械、化工和食品加工、液壓系統、水力發電、船舶、起重設備、醫療設備、機床、消費品、工業和眾多其它領域。
我們廣泛的預潤滑和自潤滑滑動軸承系列為全球超過50000多的客戶提供服務。我們的產品,包括符合汽車工業elv標準的無鉛和塑料軸承在內,可以提供多種不同的形狀,包括圓柱和·­邊軸承,以及止推墊圈和按照客戶規格制作的特殊零件。我們擁有先進的研發與試驗設施,并且提供優異的技術支持。ggb在20個國家有23個辦事處,包括在美國、德國、法國、斯洛伐克和巴西的制造工廠,此外還有全球范圍的銷售網絡。
記者:ggb公司的企業文化是怎樣的?
馬蒂斯先生:ggb在自己的行業里一直處于領導地位,我們能夠達到這個地位是通過我們對客戶的實際應用的深入了解、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技術服務、不斷開發新產品并改善軸承材料而得來的。
這些品質決定了我們企業文化和以客戶為中心去貼近市場的核心價值,正是這種價值讓我們能不斷地滿足市場對軸承性能不斷提高而同時成本不斷降低的要求;通常,為進一步提高性能,我們會提供設計推薦方案,而且在有些案例中我們與客戶合作共同開發特殊材料和零件。正是依賴這種支持,ggb與全球各個不同行業的無數個領導者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有別于我們很多的競爭對手,我們不會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訂單上,我們出售的產品范圍可以從一個單獨的軸承到數百萬不等。
記者:請您談一下ggb中國市場的銷售經­驗,售后服務情況如何?
馬蒂斯先生:與世界其他分公司相比,我們在中國的銷售呈指數級增長。我們正在成功地進入汽車、工業和液壓等市場。出口集中的中國公司已經­意識到需要提高它們產品的質量,包括其中的軸承。很多這些公司正從我們巨大的應用知識和技術支持中獲益。同時,那些用于國內市場的產品,他們也需要更好的軸承。售后服務有時要求能夠迅速地分派應用工程師們到客戶現場解決問題,包括分析影響軸承性能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方案。此外,我們能提供售前支持,通過對新設計評估以優化軸承選型和表現。
記者:您怎樣看待目前中國的軸承市場以及前景?
馬蒂斯先生:在中國市場,客戶、應用和競爭等因素在不斷地變化,但是這種情況在所有國家都是一樣的。我們在中國服務的應用情況或多或少地與其他地方相同,允許我們利用積累的經­驗和專業技術提供給本地客戶最佳的軸承解決方案。自然,我們也有來自中國制造商價格上的競爭,更有一些競爭者以我們專利注冊的商標du和dx來出售他們的產品。
到2015年,我們全部的亞洲軸承市場計劃要超越歐洲和北美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軸承市場,中國當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們預測中國將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質量的提升上來,我們期待繼續增長并最終獲得與歐洲和北美同樣高的市場份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堅持不懈地致力于新產品的開發,當前,我們正不斷地擴展銷售和技術支持,給中國客戶提供與其他地區相同乃至更高水平的客戶支持。就中期而言,我們正考慮在亞洲建立一個工廠以支持當地業務的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