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背景
打工大縣——谷城
谷城縣2018年有約11萬人外出就業,多集中在湖北省內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崗位集中在銷售、一線操作工、車間質檢員等領域。近年來出現返鄉回流趨勢,2019年春節后有近1萬人選擇留在本地。
用工大市——武漢
2018年,留漢創業就業大學畢業生40.6萬名,人口凈流入量居全國城市前列。今年“春風行動”,武漢將提供約25萬個就業崗位。三大產業從業人員數量上,第三產業占比超過一半,并呈上升趨勢。
繁重的活由機器人干,品質把控由自動化設備做,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機器密集型”,工廠里人越來越少,軟件、設備越來越多。
機器換人,人去哪?用工大市武漢和打工大縣谷城,都在探索。2月13日至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兩地企業和人力資源市場,一探究竟。
提升能力,內部競聘新崗位
武漢:用機器補充人工,引入智能化設備,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谷城:人是生產之本,優秀的人才哪都需要,人才流動才能促進企業發展。
“以前是標準化、流程化工作,新崗位鍛煉了人際交往、法務、財務各方面能力。”2月13日,在武漢寧美國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資源部員工韓銳直言,自己在新崗位上感覺更充實了。
2018年轉崗前,韓銳是寧美國度鄂州工廠的一線工人,負責電腦設備的零部件組裝、質量檢測。2016年,公司引入生產追溯系統和自動化測試系統,韓銳的日常工作由機器來完成。“引入智能系統,是為了提高產品生產效率與品質,打造企業特色品牌。”公司董事長王洪濤說。以往接到訂單,先要人工導入,確認匹配后,工人才開始組裝;如今系統自動匹配,組裝過程也由系統全程智能分配,出錯率減少,從下單到出庫,2小時內完成。兩條組裝生產線以往需要兩三百人,如今減少了近四分之一。
對于韓銳這樣在基層工廠沉淀又有創新能力的員工,公司非常希望他們能從幕后走向臺前,發揮綜合優勢。
在打工大縣谷城,在企業升級中重新找到崗位的人也不在少數。
2015年,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引入機器人生產,節省下來的150多名勞動力基本在公司其他崗位上實現了再發展。“機器換人,最終的結果不是裁員,而是員工結構優化,工作環境改善,崗位更匹配需求,最終實現勞動力的最大化產出。”公司總經理助理鄭大定說。
機器換人后,員工如何更好地在企業升級中實現再發展?“要有創新能力,對熟悉的工藝環節能再優化;要有綜合能力,能將專業技能綜合運用到不同工種上;要對公司忠誠。”武漢盛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趙瑩認為。
人才返鄉,激發地方經濟活力
武漢:人才聚活力,人才流動盤活一方經濟。
谷城:熟練工從大城市回流返鄉,就業創業正火熱。“招聘設計師,一個月0元。”2月14日,在谷城“春風行動”招聘會上,龔畢斗為自己的家裝設計公司招人。
龔畢斗是預感自己會被機器換下來的較早的那群人之一。2010年,他還是索尼電子廠的一名普通質檢員。
為不被時代淘汰,龔畢斗決定多給自己找門手藝。整整一年,他在工廠附近的夜校學習室內設計。
2012年回到谷城后,龔畢斗先找了份家裝工作。2016年,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如今,一年純利潤近40萬元。
在湖北旺兄弟機械有限公司的招聘展臺,生產廠長王大強親自來招人,主要招聘蠟模工、脫蠟工等一線工人。“一個小時有21人來應聘,有十五六人都是從沿海工廠回來的。”王大強說,大城市智能化設備更新快,被機器替換的熟練工,剛好可以補充小工廠的勞動力。“2018年全縣新增創業主體2200多個。今年‘春風行動’,縣內用人單位提供4146個崗位,熟練工人的回流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保證,也激發了地方經濟活力。”谷城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局長李斌說。
自主擇業路更寬,第三產業天地闊
武漢:適應社會發展趨勢、適合自己興趣的崗位最理想。
谷城:第三產業用人需求增加,縣城也要加大從業培訓力度。
“2月14日銷售額4萬元。”2月15日,在江夏區紙坊街道hm花店,老板楊明霞介紹。“3年前,我所在公司剛引進機器人時我便開始思考,機器做了人的事,自己是不是也要做些更有意義的事。”看好鮮花行業后,楊明霞決定從工作了10多年的某精密儀器公司生產車間辭職,與人合伙開了一家鮮花店。如今,店子一年純利潤20多萬元。“一樓賣花,二樓賣小工藝品,正在規劃做一些花藝沙龍,辦插花培訓班。”楊明霞說,順應消費升級,花店服務也在提檔升級。
在打工大縣谷城,第三產業的人員招聘卻面臨尷尬。“上午沒招到一個人,下午再來看看。”龔畢斗的環球廣告公司出0元月薪招室內設計,卻無人問津。
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