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壓實機械行業發展,從最初的樣機仿制到整個壓實機械行業的崛起,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為了進一步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壓實機械行業的精英們仔細分析了我國壓實機械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積極推行“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發展”的發展模式,使我國壓實機械實現了質的飛躍。
產品可靠性亟待提高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壓實機械產品及其配套件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這主要得益于多年來積極開展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發展工作。盡管我國壓實機械技術正在不斷發展,但應清醒地看到行業內存在的不足和危機。總體來說,我國壓實機械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在10年左右,主要體現在個別產品基本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大部分產品嚴重落后。這不僅因為我國目前工業化水平還不高,還有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中國企業目前研究投入遠遠不足,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和物力。
雖然我國壓實機械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從某種角度講,產品可靠性差距卻在拉大。我國壓實機械產品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可靠性差距在15~20年以上。有一些壓實機械產品大問題不犯、小問題不斷,而有一些產品重大問題時有發生,直接導致“口碑”欠佳。
我國壓實機械產品可靠性與國際產品的差距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量高技術、高可靠性產品涌入中國市場,使得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國內壓實機產品的可靠性相對較低。二是隨著工程施工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質量意識也在加強,國產壓實機械產品的可靠性難以滿足不斷提高的要求。三是價格戰使壓實機械廠家利潤大幅度下降甚至虧損,無力進行技術投入,質量改進乏力,降本增效成為生存和發展的惟一選擇,同時必然將降本壓力部分轉移到配套廠家身上,這種做法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和產品的可靠性。
價格戰帶來的困境
在壓實機械行業發展中,價格戰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價格戰短期看好像是用戶得利,但從長遠看,受害的不僅是生產廠家,也包括用戶。首先,降價戰的后果是導致產品質量下滑,增加售后服務工作量,及其由售后服務帶來的種種問題;其次,不規范的競爭使民族工業元氣大傷,國外壓實機械企業長驅直入,幾乎壟斷高端市場。當民族工業無力參與競爭或在市場中不占主導地位時,國外企業自然會形成“價格聯盟”來控制我國市場。那時,價格將不是由我們用戶自己決定,居高不下的價格和選擇余地的縮小將是盲目價格戰的惡果。
過分追求“物美價廉”只會給整個壓實機械行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其實“物美”與“價廉”只是相對而言的,無限壓價的后果會造成我國壓實機械市場繁榮背后的效益低下,企業沒有財力和人力進行技術創新,阻礙了技術的進步,影響了工程質量的提高。同時主機企業被迫重復低水平競爭,消減了市場競爭力。因此壓實機械高端市場就會被外資企業占領,最終不利于民族工業的生存和發展。
“價格戰”會直接導致行業競爭秩序逐漸惡化,壓實機械行業應加強行業自律、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走產品差異化競爭路線,促使行業競爭秩序能夠早日步入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