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對電動汽車支持的大背景下,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的普及速度越來越快,如今,我市的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除了使用家用充電設施充電之外,我市已經建成一些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這些設施在使用上是否便利、是否足夠,近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充電難”成為車主們的一大煩惱。
電動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
早在2015年,市民張先生就購買了一輛電動汽車,“當初花了十幾萬元,主要是看中了這類車的發展趨勢。”張先生說,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而街頭也看不到幾輛電動汽車。
如今,在我市大街小巷,掛著綠色車牌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2018年年底,市民李先生在經濟開發區北汽專賣店購買了一輛北汽兩門純電動汽車,他說:“6萬元就能買一輛電動汽車,而且還有國家補貼和各種利好政策,能省下不少錢。”
記者從經濟開發區汽車城銷售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純電動汽車已經從幾年前較單一的品牌發展到寶駿、比亞迪、北汽、奇瑞、廣汽等多個國產品牌,續航里程從200公里至400公里,價格從4萬多元至20萬元不等。
不僅是私家車,三門峽的公交車也已開始實現電動化。
充電設施少 車主遇困擾
電動汽車普及雖快,然而相應的充電設施建設卻“拖了后腿”。
目前,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備在三門峽并不多。記者搜索百度地圖發現,我市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尚在起步階段,市區快充站只有三門峽國際文博城會展中心1處,也僅有4個充電樁。一般重點站共有7處,分布在三門峽市永興花園、向川路舒北小區、黃河路陜縣醫院對面停車場、崤山路體育館門口、市住建局工行門口、黃河路富達集團門口、崤山路客香來公共停車場。
還有7處分布在高速服務區,分別是連霍高速三門峽服務區連云港方向、連霍高速三門峽服務區霍爾果斯方向、連霍高速澠池服務區霍爾果斯方向、連霍高速靈寶服務區霍爾果斯方向、連霍高速澠池西服務區霍爾果斯方向、連霍高速澠池西服務區連云港方向、連霍高速靈寶服務區連云港方向。
可見,目前在三門峽的城市核心交通圈內,公共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仍然偏少,充電樁建設進度滯后于現有電動汽車的實際充電需求。
那么我市已經投入使用的充電樁易用性和便利性如何?
不少電動車車主表示,在市內一些專為電動汽車設置的停車位里,常常有非電動汽車停放,想充電的車主只好另外尋找充電樁。
“在地圖上或者根據廠家的提示,有時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充電樁,但并不能使用。在客香來公共停車場,6個充電樁就壞了3個。”家住匯景新城小區的市民馬女士表示。
“電動汽車充電非常不便”,不少電動汽車車主呼吁加強對現有充電樁的維護和管理,方便大家出行使用。
出臺相關方案 滿足發展需要
隨著近兩年國產電動汽車的爆發,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已經大幅增加,公共充電樁規劃、配置不足的問題凸顯。
2018年11月,三門峽市出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0年全市將建設各類充電站62座充電樁7個,建設運營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1個。
對此,市工信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建立相對完善的標準規范和市場監管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宜、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確保滿足1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需求。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