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將逐年減少,而且減少得速度很快,根據專家們比較保守的估計,到2008年我國將會出現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情況。
緊固件行業是勞動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行業。勞動力市場供求變化將對緊固件供需增長產生重要影響。過去10多年來,充分供給的勞動力,對中國緊固件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緊固件企業各自為戰,惡性競爭嚴重,尤其是以犧牲員工工資、福利、資源、環境為代價的低成本,在一定時期內將不可以延緩,低成本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勞動力數量供給降低,我國工資低廉的優勢也將喪失。
預計到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接近為零,到2020年前后增長率已經是負值。似乎可以印證這種情況即將到來的前兆是,目前,我國緊固件勞動力市場上的需求仍然很旺盛,但同時很多人開始感覺到,很多緊固件制造集中地區出現了“民工荒”和“技工荒”,不僅沿海省份,甚至勞務輸出大省安徽和江西等地,也出現了普遍的民工荒,最普遍的普工也很難招到。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2006年至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每年將跟北美一樣,僅為0.9%,低于每年1.4%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每年1.5%的亞洲平均水平。從未來看,中國的勞動力供給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優勢。
勞動力豐富可以延緩技術進步的到來,但最終我們必須將經濟增長轉到主要靠技術進步上來。據統計,緊固件企業每增加一名生產操作工,可獲得年產值40萬~50萬人民幣,但增加一臺多功位自動冷鐓機,可獲得產值150萬~160萬人民幣,不僅產品品質優、生產效率高,而且交貨時間可以大大縮短,這對緊固件企業無論是制造水平、管理水平,還是規模能力,都是很大的發展和提高,經過努力才有能力完全參與國際競爭。
很多人說中國勞動力實在太豐富了,到現在發現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已基本接近平衡,未來還會掉過頭來,這是緊固件行業增長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緊固件行業在機械基礎三大行業中發展最快的、最具活力的,也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行業,沒有一個轉折點比這一點更重要。而這個轉折點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轉折中頭號的轉折點。
在這個轉折點上,緊固件企業進行正確的戰略選擇最為重要。緊固件市場飽和后的企業轉型和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勇于技術創新、技術進步,靠自主創新、技術進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勞動力供不應求將是現實,即使是比較保守的估計,到2007年底緊固件勞動力市場將逐緊且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專家們如是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