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歌
在裝載機和挖掘機項目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后,柳工又把目光投向了工程機械行業里最具成長性的叉車板塊。近日,柳工投資3億元、占地47公頃,年產萬臺的叉車建設項目正式破土動工。
這一項目被認為是柳工“十一五”期間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預計將在2007年7月,新廠區第一臺叉車下地。“待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超10億元,年新增利稅將達1.3億元,以此帶動廣西、柳州叉車配套件行業的發展。”柳工總裁曾光安向外界表示。
在柳工的“十一五”戰略規劃里,明確提到“十一五”末期公司的銷售收入將超過150億元,而叉車無疑將是其中又一個重要的增長點。
目前柳工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主要來源于裝載機的產品銷售,其次是挖掘機等產品,叉車目前還沒有在柳工的主營業務中占到重要的份量,但是這一塊業務卻是柳工十分看重并努力打造的,在曾光安的計劃里,“待新建成項目完工后,柳工將會進入國內叉車行業前三名”。
其實早在2002年,柳工就已經開始了對叉車業務的開發。
據了解, 2002年,柳工通過低成本擴張,整體收購國內老牌叉車專業廠家——上海叉車公司,成立了上海柳工叉車有限公司,借此快速進入叉車行業。
據當時柳工派駐上海叉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金仁忠透露,當時柳工注入啟動資金4000萬元,當時的目標是力爭在“十五”期末使上叉公司年產銷量再次恢復到1000臺的水平,銷售收入達到7000萬元以上。
然而叉車行業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對于新進入者要想站穩腳跟并不是一件易事。
目前我國叉車市場已初步形成高、中、低3個層次,具有高額利潤的高端以及中高端市場已經被外資企業占據,而國產叉車則僅僅盤踞中端以及低端市場。
據了解,目前叉車行業已經出現明顯的分化趨勢,少數企業蒸蒸日上,多數企業則每況愈下。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機動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蘇恩一看來,雖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產業正在崛起,“十一五”期間叉車市場將快速放大,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企業都能從中獲利,殘酷的競爭已經給實力不足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長期以來,生產效率低、研發能力弱是困擾國內叉車企業的幾大難題。目前國內叉車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只有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杭州叉車有限公司等幾家企業,多數企業規模尚小。現在又有不少企業投產內燃叉車、小型搬運車輛和電動車輛等項目,重復建設和生產仍然在繼續。起點低、規模小和相互仿造等現象在行業大量存在。
顯然,柳工要在叉車行業里有所作為,同樣也要面臨這些困難。
據了解,目前柳工叉車主要在上海生產,去年產銷叉車610臺,今年上半年已產銷叉車390臺,今年全年計劃產銷800臺叉車,柳工目前生產的都是小噸位叉車。
不久前,經過一年零三個月的研制,由柳工附件公司自行研制的cpcd70柳工叉車,通過了北京有關叉車實驗測試機構的質量認證。這意味著 “柳工”品牌中噸位叉車正式進入市場,并實現批量生產。柳工中噸位cpcd70叉車的開發和實現批量生產為柳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打下良好的基礎。
憑借良好的研發能力、領先的技術,以及強大的營銷網絡,柳工在裝載機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這種優勢也正拓展到工程機械的其他產品中,正努力打造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第一國際品牌。有理由相信憑借已有的優勢,柳工在叉車行業的表現值得期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