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機制
雖然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機床大國,世界機床消費量第一,但2006年進出口的逆差又創歷史新高達到近80億美元,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中國機床自給率比例偏低的問題。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如何替代進口、擴大國產機床的自己率,則成為中國機床界人士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如何將那些大量使用進口產品的企業納為自己的客戶,就成為中國機床行業要攻克的難關。
2006年一開初,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就組織行業內的骨干企業與重點行業企業的代表座談,共商解決辦法。從機床行業這方面來說,是積極聽取意見,從產品質量、服務改進方面努力達到客戶的要求;而從重點行業企業來講,則是提供產品需求名單,優先考慮使用國產設備。
實際上,這次會議是2005年“大連會議”的延續。與重點行業企業在2006年的接觸,將機床企業與重點企業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穩固化,進而成為雙方之間的一種長效機制。機床企業拿到了數量不大但金額可觀的訂單,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場替代進口的戰役中所積累的經驗,將為他們擴大戰果奠定基礎。
相關事件鏈接:
2006年2月13日在ccmt 2006開展前夕舉辦的“2006年重點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 70家重點行業的企業,45家機床廠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通過了2項重要決定:初步形成了一個進口設備專家論證工作機制,并開始“國產高檔數控機床示范工程”項目的運作。會議指出,已先后對4家軍工企業擬進口的106臺高檔數控機床,組織專家進行了論證。通過論證提出23臺高檔數控機床可以采用國產品。通過進口設備審查活動,將初步建立起長期合作交流機制。由國家發改委和國防科工委倡導的“國產高檔數控機床示范工程”項目,將推動加速國產高檔nc機床開發。
通過與重點行業企業的合作,機床企業可以將服務入手點前移,提前為重點行業用戶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做好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工作。如高速、高精加工中心、立臥轉換加工中心、五軸聯動龍門式加工中心、高精數控車床、航空工業專用機床等。
沈陽機床集團還在此次會議上啟動“b計劃”,即從2006年3月1日起,對國家重點行業客戶銷售的沈陽機床集團全部產品實現“客戶零投訴”。這是繼2005 年8月,沈陽機床集團對240戶企業提供的78臺數控機床實施了代號為“a計劃”的召回行動后的延續。其主要目的是在目標領域實行一站式全方位優質服務,最終實現用戶零投訴。
業外資金涌入
由于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有增無減,制造業的繁榮使得機床工具行業市場需求旺盛,近幾年持續高速增長,行業效益良好;另一方面,政府將對機床工業尤其是數控機床的支持提升到戰略高度,并繼續給予數控機床企業財政和稅收上的進一步支持措施。這些不僅刺激了業內企業的競爭,同時也引起了業外資金的關注,有證券分析師認為“十一五”期間是中國機床行業的“白金時代”,產值高、規模效益好的機床工具行業成為“投資熱點”。2006年,不少業外資金開始涉足這一行業,或收購,或參股,或直接投資興辦新企業。
的確,由于資金鏈、人員包袱、債務負擔等問題,曾有不少紅極一時的企業最終走向敗落,如今,機床工具業內的不少企業也已經或正在尋求上市,募集社會資金,解決發展中面臨的資金難題。業外資金的推動,無疑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法,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或許真的會有力地促進行業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投資意義上而言,這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的行業,而且與資金同樣重要的還有技術。
相關事件鏈接:
2006年7日,四川長征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良工集團公司在北京簽訂了合資組建機床零件加工、部件裝配的股份公司的協議,預計項目總投資7000萬元。
北京良工集團公司擁有總資產9000萬元,目前在北京已成功開發了住宅小區5個,此前就已經與北京第一機床廠合作建立了北京北一良工數控機床公司、北京北一良工機械公司。
2006 年9月10日,德力西集團安徽量具刃具有限公司舉行新廠區開工典禮。該項目由德力西集團收購安徽量具刃具廠,由北京德力西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征地68.5畝,總建筑面積45000m2。首期投資6000萬元,建設廠房及配套設施面積17000m2,計劃2007年5月建成試生產, 6月份正式投產。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千分尺、游標卡尺200萬件,年銷售收入1.2億元。二期主要建設刃具、工具分廠,生產工、刃具及量儀系列產品。
2006 年9月28日,寧江集團與四川五糧液集團全資子集團公司普什集團在都江堰舉行合資合作簽約儀式,普什集團出資5億元,寧江集團出資7億元,雙方按出資股份,組建一個新公司,充分發揮普什集團的資金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發揮寧江集團在機床制造方面的技術優勢,新的增量資金,將用于新廠房的修建和改造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設備更新。新公司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精密數控機床制造巨艦,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20億~25億元,創利稅4億~5億元,出口創匯1000 萬美元。五糧液由此正式進軍機床業。
此前的9月1日,同樣由五糧液出資成立的宜賓普什工具有限公司正式掛牌,該公司首期投入1億元, 生產廠房1.5萬m2,建立了整體硬質合金刀具和可轉位數控刀具與工具系統兩條生產線,擁有世界先進的生產、檢測設備和加工軟件。
高端產品產業化加速
五軸聯動機床曾經是國內機床產業的空白,國內機床企業也把攻克五軸聯動技術作為一個高端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至今,五軸聯動機床在國內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每每在機床展覽會上,國內機床企業的展臺上也會不時出現五軸聯動機床的身影。
盡管國內能夠生產五軸聯動機床的企業已經不下10家了,但國內五軸聯動機床面臨的另一瓶頸是還難以實現產業化,很多都是在試生產階段。而到2006年,五軸以上聯動機床的產業化步伐正在加速,已經初見成效。
相關事件鏈接:
五軸加工中心:寧江機床集團、北京機床研究所精密機電有限公司、大連機床集團、桂林機床等都可提供五軸聯動臥式或立式加工中心。
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和五軸聯動龍門銑削中心:江蘇多棱數控機床公司研制開發的橫梁移動式高速五軸龍門銑床已使用于南昌洪都飛機制造公司,加工大型鋁合金板結構件;桂林機床與大專院校合作開發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已有多臺銷售到航空工業系統;濟南二機床集團開發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和五軸聯動龍門銑削中心,已有數臺銷售到水泵制造業,用于加工大型水泵的葉片。據悉,我國已有十來家企業可提供各種規格、各種形式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或五軸聯動龍門銑削中心。
五軸聯動并聯機床:由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清華大學和哈爾濱電機廠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xnzd2415五軸龍門混聯機床,已使用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公司加工大型葉片;哈爾濱量刃具集團與哈爾濱工業大聯合開發的hlnc5001五軸并聯加工中心,已經有4臺在哈爾濱汽輪機廠用于葉片加工。
五軸葉片加工中心:北京機電院與東方汽輪機廠合作,開發了xkh系列五軸葉片立式加工中心產品,已有近十臺應用于東方汽輪機廠進行大型葉片加工。該公司正將該產品擴大應用到飛機發動機制造業。
五軸聯動數控成形磨床和五軸聯動數控弧齒錐齒輪磨齒機:杭州機床集團自主開發的7軸5聯動數控緩進給成形磨床,適于加工葉片的葉根或葉冠等部位和有復雜型面的零件;湖南中大創遠數控裝備有限公司自主開發和生產了7軸5聯動數控弧齒錐齒輪磨齒機。
五軸聯動數控落地鏜銑床:交大昆機股份有限公司、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多棱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等單位可提供各種規格的五軸聯動數控落地鏜銑床。
外企戰略升級
一直以來,跨國公司以各種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從開始在中國境內成立代表處和備件庫,負責產品營銷和服務,然后設立維修服務展示中心,到進行合資合作生產,最終在中國成立獨資公司。
至2006年,隨著中國機床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有增無減,外資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呈現出不斷升級的趨勢。有業界人士指出,外資機床企業在中國的調整戰略,一方面說明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區經營現狀的肯定;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外資企業在華產業布局的調整。
戰略升級的具體表現形式為:目前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開設工廠,實現本土化生產;并且已經出現了將地區總部從國外或香港遷移到內地的趨勢,原來處于依附地位的 “中國區”逐漸演變成了“大中華區”的核心;或者在中國境內增設新的分公司或辦事處;或者開辟新的營銷模式,增加營銷力度;還有成立投資性公司等等。盡管戰略升級的形式表現各有所不同,但戰略升級的內容則基本相同,主要涉及產品與渠道。
顯然,跨國公司紛紛在國內開展的種種舉措,有利于拓展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有利于整合公司內部資源、實行一體化管理、提高運營效率,有利于在中國和亞太區的戰略發展。有分析人士指出,跨國公司不斷強化中國市場地位,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其對大中華區周邊國家市場的戰略制定。
相關事件鏈接:
2006年4月,寧夏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二期工程竣工,它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數控機床的最大生產基地。
2006年4月,哈斯機床相繼在上海、沈陽、廣州及重慶開業,首開中國機床行業革命性營銷模式之先河,隨著哈斯數控機床專賣店在中國陸續落成,中國納入到哈斯龐大服務體系之中,這將進一步改善中國用戶的生產效率并大大提高競爭能力。
2006年8月,美國肯納在天津開發區西區建設的新生產基地正式開始運營,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刀具生產基地,這一本地化的標志性事件,意味著刀具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德國機床制造企業埃馬克集團自2003年始在中國建立營銷公司上海代表處,2004年擴展為區域性生產企業后,2006年11月,其在太倉的新工廠正式竣工。
瑞士百超自1992年以代理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發展迅速,2005年亞太區總部搬至上海,2006年11月,百超(上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舉行了開業儀式。百超表示,上海百超不僅是面向中國的窗口,也是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