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新政策,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石化設備和煤化工成套設備等16個領域的企業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將享受退稅。這部分退稅將轉作國家資本金,主要用于企業新產品的研制生產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本報采訪獲知,雖然各方對這項政策普遍持歡迎態度,但是對于退稅如何轉為國家資本金,股份如何作價,尤其是這部分資本金如何以國有股的方式進入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政策還并不明朗。知情人士稱,未來仍將有進一步的細化政策發布。
重大利好
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和國稅總局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落實國務院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日前發布,《通知》明確,16個行業的企業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退。
根據《通知》,上述政策是財政部等部門及相關行業協會在詳細了解各類重大技術裝備的國內外開發制造情況、供需狀況、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國內生產水平的基礎上制定的。同時,國家對于已實施進口零部件、原材料先征后退政策的重大技術裝備,停止執行相應整機和成套設備的進口免稅政策。
此前,在稅收方面,國內裝備制造業實行進口成套設備免稅,進口零部件征稅的政策,實質上是一種稅收倒掛。由政策造成的成本負擔使自主化生產反倒不如進口成套設備。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隋永斌說:“這項政策主要是為了支持國產裝備,資本金的設立用于實現國產化。企業會更有動力,因為國家用返還稅收的形式,設立專門的資本金支持企業搞研發和創新。”
《通知》明確,所退稅款一般作為國家投資處理,轉作國家資本金,主要用于企業新產品的研制生產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生富將這一政策看作重大利好。他說,裝備制造行業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資本金不足,大部分是靠銀行貸款。與國際同行相比,國內企業規模普遍都很小。如果資本金能夠不斷壯大,對于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來講都是很好的。目前,國內在基礎元件、工業控制配件等方面主要還是依靠進口。
吳生富說,對于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就是核心競爭力。國內企業與國外同行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文件的出臺目的主要是想增加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和能力。
退稅轉資本金疑問
吳生富認為,政策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比如,資本金評估時到底該算多少股份,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
根據《通知》規定,在具體操作上,含國有股東的公司制企業,由國有股東持有新增國家資本金所形成的股份,存在多個國有股東的,持股比例由各國有股東協商確定。對此,吳生富說,對于國企來說,國有資本金很好管理,因為中央直屬的企業,資產本身就是國家的。
《通知》同時規定,無國有股東的企業,由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運營公司持有國家資本金所形成的股份。接受本報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言,操作和管理上有相當的難度。吳生富說,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資本金轉化為股份,算作股權進入企業,涉及到工商部門重新注冊等一系列問題。而且,股份算多少,誰來管理也是需要明確的。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說,如果一家民營企業大量進口并因此獲得退稅轉來的國家資本金,國有股權會越來越重,多到一定程度,可能就需要派董事了。對于民營企業和外資股份企業,愿意不愿意接受國家資本金和國有的股權,要看企業自身的判斷和選擇了。不過,“如果不進口就活不下去,那企業是必須接受國有股權的。
不過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認為,新政策對于民營企業意味著很大的利好。“國有股進入了,國家將更加鼓勵和支持企業。”他說,民營企業對國家的入股求之不得,國家參股了,民營企業可以獲得比以前更多的支持,民營企業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會更加方便了。
“甚至以后,資本金轉換的國有股要退出時,民營企業都不太會愿意。”不過保育鈞說,“根據資本金注入轉化的股份,政府想往民營企業里面分派出資人代表的可能幾乎沒有。管理權更是不好控制。”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隋永斌說,如何管理使用國有資本金,實際操作中如何實施等一系列問題,國家會有更為細致的政策出臺。他說:“所有的資本金都不是長遠投入。如果企業發展的好了,國家可以適當退出資本金所占的股份。”
張向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