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鞋革工業蓬勃發展二十幾年來,已形成了由制革、皮鞋、皮件3個主體產業和皮革化工、機械、五金、鞋用材料等行業緊密銜接的鞋革工業體系,形成了全國首屈一指的配套體系,專業分工協作、配套成龍的發展模式成為國內許多生產基地借鑒的樣板。在產業發展上,單個行業的進步就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正是眾多同類或相關企業的自由準入與自然演進,造成了溫州幾十個產業集群的奇跡般崛起。在這二十多年里,溫州鞋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第一,相關的鞋材、鞋機、鞋化等產業都發展迅速,成為支持本地產業的中堅力量,真皮制革和人造革行業也帶動了生皮市場、皮化市場、皮料市場的繁榮。
然而,在與皮革制品有關的機械制造方面,溫州皮機和鞋機的發展卻很不均衡:皮機發展一直停滯不前,而鞋機卻獲得了高速發展。
一、皮機發展遲緩
溫州本地的皮革機械行業并未像其它行業那樣雨后春筍般地迅速壯大,到現在為止,溫州市具備一定知名度的皮革機械制造企業僅能列出方華和連港兩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皮革機械生產沒有在溫州遍地開花呢?
1.對鞋機的熱情大大高于皮機
溫州皮革機械制造起步于十幾年前,之前這個行業在溫州的現代化發展幾乎為零,就是有也只是一些簡單的手工制作,這是因為制革業在溫州興起才帶動了新產業的出現。但是,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溫州制革業雖然發展態勢良好,但還處在創業階段,企業規模小,資金少,并沒有太多精力顧及機械改良。由于制革工業的特點,就算有技術革新,通常也只是針對傳統工藝進行修改,流程大體不變,革新大多數是在皮化產品的使用上做文章,一臺機器可以用很多年不過時不淘汰,因此機械設備的更換頻率很慢,不像制鞋技術的革新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機器革新。因此,在摸清楚行業特點后,很多投資創業者自然選擇了潛力大、空間大的制鞋機器行業。
2.鞋機市場潛力大大高于皮機
對比溫州鞋機業的壯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鞋機業發展有深刻的時代背景,10年前,溫州鞋業已初具“鞋都”雛形,對機械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昂貴的進口鞋機和臺灣鞋機是當時的市場主流,國內鞋機行業均處在起步階段,沒有形成基地優勢,剛好留給溫州鞋機一個用本土化價格、服務優勢占領市場的空間和契機。皮革機械則不具備這個條件,在進口皮革機械以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進駐中國市場的同時,國內皮機行業也已有了很深的產業基礎,在中國江蘇、浙北等輕工業發達地區,已具備較長時間的皮機生產歷史,國內制革業發展紅火也使這些地區的皮機行業獲得了再發展再繁榮的機會。因此,現在國內皮機的生產廠家大多集中在江蘇的無錫、鹽城、江陰、張家港,浙北的湖州、嘉興,山東的聊城、青島以及天津、河北等地,溫州皮機業在與這些老牌輕工業基地的競爭中,并沒有價格優勢,也沒有突出的先進技術,國內皮機市場在這些基地的企業供應下已相對飽和,沒有太多市場空間留給溫州皮機。這十幾年發展下來,溫州本地皮機業只在輥涂機、噴涂機和熨平設備等少數領域內有較大成就,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根本無法像鞋機業一樣全面開花,用系列化產品覆蓋制鞋工藝的各個環節,幾乎不具備市場基礎設備生產能力,這是先天競爭條件決定的。
3.制鞋業發展速度大大高于制革工業
溫州制革業近年來數量減少,皮機企業失去快速成長的基礎,溫州鞋機業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依靠的是鞋都幾千家鞋廠,而溫州制革業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進入數量減少、企業規模化的發展趨勢,幾年下來,溫州制革企業從一千多家急劇減少到400家左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