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倒閉的“老字號”國企,改制僅三年,竟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且股價漲幅達118.45%。據武漢鼓風機有限公司證實,該廠已成為國內風機行業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企業。為此,本報記者赴武漢進行了采訪。
“春節前后,按理說應該是銷售淡季,而武鼓卻出現了產銷兩旺的勢頭,這種現象在業內并不多見。”武漢鼓風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靳啟海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對記者說,“這與武鼓2月8日成功實施‘借殼上市’計劃,在美國電子公告板(otcbb)證券市場正式掛牌上市有關。”
據悉,武鼓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今年前兩個月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訂貨合同金額近1億元,全年的銷售目標是2.8億~3億元。其中,出口合同額達3000萬元,這在武鼓發展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買殼上市實現國外融資
“經過權衡,我們最終選擇了買殼上市。”武鼓董事局主席、總裁徐杰說,“武鼓通過收購殼公司———美國聯合國家電影公司,承繼其上市地位實現登陸otcbb計劃。”
otcbb市場的全稱為美國場外交易市場行情公告板,主要吸納一些中小型企業。待滿足一定條件后,在otcbb上市的公司可升入納斯達克市場。據統計,截至去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共有22只。
徐杰說:“武鼓在美國otcbb買殼上市工作于去年年初開始醞釀,整個過程用了9個月的時間。”
具體的運作模式是先在美國尋找一個“可利用、資產相對干凈”的殼公司,然后通過股權置換,成為其控股公司,利用這個“殼”在otcbb市場掛牌交易。據介紹,這僅僅是尋求美國上市的第一步。
緊接著,進行擴股募集。據了解,在這次股權交易中,聯合國家電影公司向武漢鼓風機有限公司發行1790萬股普通股,武鼓董事長徐杰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擔任董事局主席、總裁,聯合國家電影公司也因此更名為武漢通用集團(中國)有限公司,預計年內即可“轉板”納斯達克市場。
“這次上市共融資2400萬美元(含傭金和費用),將主要用于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建造生產工業汽輪機和水輪機的發電設備生產車間和購置設備。”徐杰總裁說,“現在的武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外資企業了。”
據介紹,武漢通用集團(中國)公司的總股本為2000萬股。其中,該公司董事局主席(武漢鼓風機公司董事長)徐杰持有1300萬股(占總股本的65%)。按其4.5美元的收盤價和最新的匯率計算,徐杰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已達4.53億元人民幣。武鼓于2月8日正式在otcbb掛牌,在隨后的幾個交易日股價一路上漲。
逆水行舟實現扭虧增盈
武鼓始建于1958年,是原國家機械工業部確定的“四大鼓”之一。2003年,該廠由于機制老化、人員負擔重等“國企病”,而病入膏肓。這時,1993年從武鼓下海創業的原老職工徐杰購買了該廠。經過三年的發展,使這個瀕臨倒閉的“老字號”國企煥發了生機,不僅興建了現代化廠房,還讓原來80%的職工重新上崗。
目前,武鼓的主導產品動(靜)葉可調軸流風機、大型除塵及煙氣脫硫風機、雙支雙吸離心風機、d系列鼓風機、大型電站風機和特殊用途消聲器等成功為首鋼、武鋼、寶鋼、秦山核電站等國家重點項目配套。
近年來,武鼓通過引進日本三菱重工的技術,并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相繼開發出d3500-16離心鼓風機、d1590-11海水脫硫風機、600mw煙氣脫硫風機等新產品。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遠銷日本、伊朗、泰國、越南、巴西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依托先進的技術,再加上雄厚的資金優勢,武鼓將進入發展快車道。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石化、冶金、環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給風機行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006年2月13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這將為裝備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靳啟海說。
行業需求巨大
在靳啟海看來,企業的發展關鍵取決于好的產品和準確的市場定位。
從《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來看,未來幾年鋼鐵行業將面臨大規模的調整,鋼鐵企業大型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這對風機制造企業提出了挑戰,也給風機行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給大型、節能、高效、可靠的風機產品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
靳啟海說:“不久前,武鼓成功中標貴州黔東電廠60萬千瓦的脫硫項目。該工程需要一臺葉片直徑4.7米、重100噸的超大型鼓風機。此前,日本三菱公司也只生產過直徑為4.38米的鼓風機,這標志著武鼓已經跨入了大型風機制造行列。”
“借上市機遇,武鼓在發電設備制造領域將大有作為。”負責發電設備制造的葛增可總經理接過靳總的話茬說,“去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十大節能項目,而化工、輕工、熱電又是高耗能行業,因此,武鼓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重點拓展熱電聯產項目。”
眾所周知,在發電設備行業哈電、東電、上電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但他們主要做大型發電設備,而給30萬千瓦左右的中型電廠配套的發電設備生產廠家全國也就四五家,所占市場份額不過20%~22%,還有70%多的中型發電設備市場尚未開發。
“以化工行業為例,每新建一個化工廠就要相應地上一個熱電聯產項目,再加上老廠改造,每年這塊兒的市場份額就有20億~40億元左右。”葛增可說,“這正是我們定位中型發電設備市場的原因。”
2005年底,武鼓瞄準30萬千瓦左右的中型電廠配套設備市場,組建了武漢發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為大舉進入電力市場做好了充足的技術和人才儲備,開辟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與現有業務實現互補。即每銷售一臺汽輪機,可連帶銷售4到6臺鼓風機,同時也可以利用工業鼓風機的設備生產汽輪機。
有關人士認為,隨著國家電網建設步伐的加快,這兩年電力市場基本趨于飽和狀態,武鼓在這個時候進入電力市場,未免有些生不逢時。
對此說法,葛增可并不贊同。他認為,“十一五”期間電力行業將加強電網建設,優化發展煤電,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提高能源效率。根據國家強制規定,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的新建火電廠,燃煤含硫量在0.7%以上的,必須安裝煙氣脫硫設施。這項政策將使80%以上的新建電廠都需安裝脫硫裝置。據預測,火電廠煙氣脫硫設備未來3年平均每年市場需求為60億元左右。
向國際先進企業靠攏
對于武鼓海外成功上市,隨后又大舉進軍電力市場,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風機分會秘書長石雪松表示,武鼓通過海外上市募集了大量的資金,使企業發展有了后勁,但如果不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出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產品,武鼓將會步風機行業第一個上市公司上風高科(000967)的后塵。
“一個企業發展的快慢,關鍵取決于技術和產品質量,如果在技術和產品質量上沒有大的改變,錢再多也無法改變企業的命運。”上海鼓風機廠有限公司廠辦主任呂群力說,“現在,上鼓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質量優勢,穩坐電力市場頭把交椅。但是,近兩年電力市場趨于飽和,在這種情況下武鼓大舉進入,前景不容樂觀。”據統計,上鼓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今年前兩個月實現銷售收入六七千萬元,今年的銷售目標是8億元。
吉林四平鼓風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友和認為:“武鼓大舉進入電力和冶金市場,會使行業格局發生變化。目前,為電站和冶金行業服務的主要企業有我們和沈鼓、上鼓、成都電力、威海豪盾、金通靈6家,這幾家在大型工業鍋爐風機領域各有優勢。介入哪個行業并不重要,錢也不是主要因素,關鍵在于技術和產品質量。”據了解,四平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億元,前兩個月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
成都電力機械廠董事長戚大中說:“有關行業格局和武鼓上市的問題,我不做過多評價,我只知道現在國外好多企業都在退市。”據了解,該公司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今年前兩個月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左右。
在江蘇南通金通靈風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偉看來,武鼓通過資本運作在海外上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上市后壓力更大,但近期不會影響行業格局。
對于武鼓上市的種種說法,徐杰顯得很平靜。他表示,武鼓此次在美國證券市場掛牌,不僅是要融到錢,更重要的是基于戰略上的考慮。投資基金進來之后,它將以國際性的視野和角度來對公司提出要求和建議,使企業在運作上更規范,管理水準更高,使武鼓向國際先進企業靠攏。
能否“轉板”關鍵看盈利能力
那么,武鼓在實現了在otcbb的掛牌交易之后,能否如愿轉板納斯達克?
東方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周鳳武認為,武鼓要想在年底實現順利“轉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根據美國證管會規定:企業凈資產達到500萬美元或年稅后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流通股達100萬股;最低股價為4美元;股東超過300人等要求,就能成功實現轉板。能否達到這些要求,關鍵看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
據了解,美國的微軟公司、思科公司,都是通過otcbb轉板納斯達克的。2004年8月,中國汽車系統(caas)成為從otcbb升至納斯達克小資本市場的第一家中國企業,也是湖北省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公司。
一位證券業資深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想成功轉板,除了創造符合上市要求的條件之外,能否造一個好的概念被納斯達克所接受,對于處于鼓風機這樣一個傳統產業的企業將是一個考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