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比例降至45%,承諾保持“徐工”品牌
歷時一年半,外資并購案中最受關注的凱雷并購徐工事件目前的最新情況表明,凱雷放棄并購中的控股權,轉而謀求45%的股份。銀河證券分析師鞠厚林認為,從總體上看,徐工科技目前還處于整改的初期階段,外資并購的結果尚無最后定論,未來外資對徐工機械的整合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自身的資產整合和人員調整剛剛開始。
外方轉讓股權須中方同意
徐工科技公告稱,上周末公司控股股東與凱雷簽訂了并購協(xié)議的第二次修改文件,徐工集團持有徐工機械55%的股權,凱雷徐工將持有徐工機械45%的股權,徐工機械變更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協(xié)議還就合資公司董事會構成作出約定:合資公司董事會由9名成員組成,其中中方5名,外方4名,董事長由徐工集團擔任。此外,凱雷集團繼續(xù)承諾合資企業(yè)保持徐工品牌,并幫助合資企業(yè)引進發(fā)動機、載重車底盤等新項目。外方直接或間接轉讓所持股權須得到中方同意等限制性條款保持不變。
上一次協(xié)議的修訂是在2006年10月24日,凱雷提高了收購價格,以12.17億元人民幣收購徐工機械40.32%股權,并以相當于5.84億元的等額美元增資,相比以前,收購價格從每股2.01元提高到2.41元,而凱雷擁有徐工機械的股份從85%降低為50%。
經過第一次修訂,凱雷的收購比例已經降低,協(xié)議獲得了國資委的批準,商務部仍然在慎重的考慮中。據徐工和凱雷的協(xié)議,凱雷必須維持公司的穩(wěn)健發(fā)展和保留徐工品牌,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益,協(xié)助發(fā)展海外市場,并承諾不能將持有的份額銷售給徐工科技的競爭對手。
不過修改后的協(xié)議中凱雷依然持有一半的股權,取得控制地位輕而易舉,在“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問及徐工案時回答說,雙方仍然在就投資比例事情進行協(xié)商。
審批最終獲通過或無意外
本次協(xié)議修改如外界所料,凱雷再次降低在合資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自愿放棄控股權,凱雷顯然妥協(xié)于政府方面的顧慮。中銀國際的史祺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凱雷不進一步作出讓步,該并購案顯得十分尷尬:并購批復遙遙無期,卻又不甘心放棄這次收購。由于徐工在行業(yè)內的地位特殊,國家也不想讓凱雷控制合資公司。從凱雷方面來說,其在國內的并購顯然不會只限于徐工一家公司,為能保持與政府良好關系,只能選擇放棄控股權。
分析人士認為,凱雷降低并購持股比例,對徐工的業(yè)績沒有實質性影響,因為之前協(xié)議中雖然凱雷處控股地位,同時也是戰(zhàn)略投資者,不直接干涉公司經營管理。此次修改協(xié)議,意味著歷時一年多的并購案落下帷幕,審批獲得通過應該不存在意外。
銀河證券分析師鞠厚林認為,在徐工機械與凱雷投資簽署了收購協(xié)議后,公司按照“瘦身輕裝一體化”的原則,大幅度清理了資產,集中力量發(fā)展核心業(yè)務,確定裝載機、壓路機、攤鋪機、拌合站四大類產品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公司盈利能力方面,2006年公司的經營情況顯然有所好轉,但業(yè)績的大幅增長在近一兩年內難以見到。受并購協(xié)議修改的預期,徐工科技股價在上周二和上周四分別漲停。本報記者陳家林
-鏈接 凱雷收購徐工拉鋸戰(zhàn)
□2005年10月凱雷與徐工集團、徐工機械簽署了《股權買賣及股本認購協(xié)議》,凱雷持股比例為85%,但未能獲得批準。
□2006年10月16日凱雷提高了收購價格,以12.17億元人民幣收購徐工機械40.32%股權,并以相當于5.84億元的等額美元增資,凱雷擁有徐工機械的股份從85%降低為50%。
□2007年3月16日徐工集團持有徐工機械55%的股權,凱雷徐工將持有徐工機械45%的股權,徐工機械變更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