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內,全球僅深海油氣開采約有700億美元資金投入。中國正對海洋工程裝備進行高技術產業化攻關。屆時,海洋工程配套設備國產化率將提高到60%以上。
據預測,全世界每年需更新的各類海洋油氣平臺50余座。而今后10年間,相對常規的船舶(油輪、散貨船、雜貨船)年需求量將遞減11%,高新技術船舶(集裝箱船、lng船、lpg船等)需求的比例將由前5年的13.03%,升為后5年的24.47%,其中,集裝箱船需求增幅最快,年平均需求量由前5年的320萬載重噸劇增至后5年的600萬載重噸。
為適應全球需求,當前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技術發展正呈現6大趨勢:第一,大型化。集裝箱船的平均噸位從以往數百箱發展到目前的近萬箱,巴拿馬型散貨船從最初6萬載重噸發展到現在的8萬載重噸,30萬噸級vlcc大量使用,礦砂船開始研究50萬噸級。第二,高速化。最近15年內,1萬總噸以上船舶的航速平均提高1千牛左右,高速客船、貨船、車客渡船和集裝船等開發更新。第三,技術性能不斷升級,經濟性明顯提高。船舶的燃料消耗量和船員數量同步減少;安全性、環保性有極大提高。第四,設計方法不斷進步。直接設計計算法、船舶水動力性能預報與優化技術、新型高效低激振螺旋槳設計技術等廣為應用,信息網絡化將是21世紀船舶設計的一個主要技術措施。第五,制造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主要造船工序自動化、殼硒涂一體化的現代造船模式取代傳統造船模式,而造船技術裝備不斷發展。第六,海洋工程裝備深水化?,F在,發達國家研究開發的深海探測器工作水深已超過1萬米,可到達世界任意海底,國外深水石油開采裝備的工作水深早已超過3000米。
為搶奪商機及提升海洋的運輸與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致力以“自主創新為主,引進仿制為輔”,對船舶與海洋工程開展高技術產業化的研究攻關。2010年,中國將可為海洋油氣田開發與生產提供新一代鉆井平臺、大型采油平臺、浮式生產系統(fpso)、水下生產系統設備等一系列成套設備。船用配套設備國產化率將提高到60%以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