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為成功之母」,經過八年重整的臺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說,「以前我無法體會這句話的真諦,但現在我認為人不要怕失敗,很多成功的人都經歷過失敗,從失敗中站起來,是過去幾年我最大的收獲」。
1998年11月臺中精機爆發經營危機,向法院聲請重整;到去年底止,60億元債務已清償了82%,具備了宣布重整成功的條件。
最難得的是,重整期間,臺中精機始終穩坐臺灣地區第一大機床廠寶座,年營業額由原先40億元不到,增加至75億元。同時,臺中精機也是臺灣地區第一家保留原經營團隊的重整企業,總經理黃明和在債權銀行的授權下擔任重整人,收拾自己闖下的禍。
回顧臺中精機爆發的財務危機,黃明和檢討說,先前臺中精機從成立以來走得實在太順了,導致喪失危機意識。
當年黃明和從父親黃奇煌接下這家臺灣地區第一大機床廠,經營沒幾年,如同電視廣告中的電池寶寶混身是勁,滿腦子想把家族事業做強做大,變成世界級企業。
當時臺中精機囊括了質量獎、精品獎、企業創新獎…所有企業評比獎項,被大家公認為傳統產業標竿。那時在黃明和字典里,沒有失敗兩字。
但為了籌措迅速擴充所需資金,學會計的黃明和運用財務杠桿,向銀行質押貸款,拉抬自家股價。不料,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波及股市,臺中精機成了地雷股,頓時陷入危急存亡之秋。
黃明和說,八年來員工幫他度過重整難關,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和企業競爭力,是臺中精機最大收獲。
如今的黃明和和八年前比起來,兩鬢多了幾許飛白,少了銳氣,但自信心更強。黃明和不想提前宣布重整成功,只想按部就班,他說,雖然失敗使人成長,但年過半百了,他不會再讓自己失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