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狀電子能引領照明和太陽能電池的進步
2019-02-23 22:14來源:
原標題:螺旋狀電子能引領照明和太陽能電池的進步
【pconline 資訊】羅格斯大學(rutgers)和其他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電子形式,它能像行星一樣旋轉,并可能在照明、太陽能電池、激光和電子顯示器等領域取得進展。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它被稱為“手性表面激子”,由粒子和反粒子結合在一起,在固體表面相互旋轉而成。
手性指的是像你的右手和左手一樣匹配但不對稱且不能疊加在鏡像上的實體。
根據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物理學教授 girsh blumberg在羅格斯大學新布倫瑞克分校的羅格斯激光光譜學實驗室的研究生hsiang-hsi (sean)的說法,激子是在強光照射在固體上時形成的,將帶負電荷的電子踢出其所在的位置,并留下帶正電荷的“空穴”。
電子和空穴就像快速旋轉的陀螺。電子最終會“螺旋”地向空穴移動,在不到一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相互湮滅,同時發出一種叫做“光致發光”的光。這一發現在太陽能電池、激光、電視和其他顯示器等設備上都有應用。
科學家們在一種被稱為硒化鉍的晶體表面發現了手性激子,這種晶體可以在室溫下大量生產,并用于涂料和其他電子材料中。
資深作者兼藝術與科學學院(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物理與天文系教授blumberg說:“硒化鉍是一種令人著迷的化合物,它屬于一種叫做‘拓撲絕緣體’的量子材料家族,它們的表面有幾個通道,在導電方面非常高效。”
手性激子的動力學尚不清楚,科學家們希望利用超快成像技術進一步研究它們。在其他材料上也可以發現手性表面激子。
【via:newelectronics】【pconline 編譯: tina】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