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機械頂住了國外同行的猛烈沖擊,不但穩住了陣腳,而且走向成熟,具有國際競爭力
中國皮革機械制造業起步較晚,真正談得上發展也就是最近十多年的事,尤其是隨著國內制革業的大發展,整個行業內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工現象,主要生產企業和產品結構逐步明朗起來。目前,國產大型制革設備競爭最激烈的是一些技術含量不太高的產品,如轉鼓市場,這類產品競爭力度最大。其他較精密設備,如片皮機、熨平壓花機、大型干燥機、輥涂機等產品,競爭還沒有達到很激烈的程度。
以制鞋機械為例,中國制鞋機械業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產生了中國制鞋機械排頭兵企業300多家,主要分布在溫州、廣東、福建、江蘇、山東等地。其中,浙江、廣東、福建地區的企業數量占90%,銷售額也占90%以上。這些企業目前生產的鞋機產品,從鞋樣設計、制幫設備、成型設備到鞋底安裝、整鞋裝飾及實驗室設備的產品都能生產,質量穩定。隨著經濟一體化,鞋機行業面臨著新的機遇。中國鞋機企業獲得了再次發展的大好時機。近三年,中國制鞋機械銷售額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且去年銷售額增長超過了30%。
在經過10多年循序漸進式發展之后,中國皮革機械終于頂住了國外同行的猛烈沖擊,目前不但穩住了陣腳,而且整體已走向成熟,并開始具有國際競爭力。前幾年制革新建項目相繼上馬;制革加工企業從南方開始向北方轉移,給國產皮革機械帶來了新的市場。
從近幾年的國際市場來看,以前,意大利皮革機械獨占鰲頭,現在,中國產品已經跨出國門。尤其是去年,隨著東南亞一些國家,如印度、孟加拉等制革區的搬遷和再建,這些地區的制革廠都看好中國的皮革機械產品,并集中采購了不少中國制造的制革設備。
江蘇、浙江、天津、廣東、遼寧和河北等地,是國產皮革機械相對集中的地方。前些年,溫州地區生產制革機械設備的幾乎沒有,現在也相繼出現了生產企業,而且發展很快。
目前,國產皮革機械在中國制革市場上的占有率已經超過了60%,從市場需求來看,皮革機械的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從產品質量上看,國產皮革機械與進口皮革機械的差距已經不大,但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模仿依然普遍存在。價格方面,國產設備仍然要比進口的低很多。
中國皮革機械大環境的好轉是全國各地皮革機械大發展所推動的必然結果。
溫州--向世界靠近
通過對國內制鞋企業已經使用的意大利、臺灣設備進行研究,并結合中國國情生產出一系列更適合國內制鞋工藝的制鞋設備,現在,溫州地區制鞋機械企業已經超過100家,品種基本覆蓋制鞋工業的各個環節,完全具備整廠輸出能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接近甚至超過臺灣鞋機的水平,并融入意大利鞋機的設計、工藝產品的生產理念。
晉江--制鞋機械發展的沃土
福建晉江作為中國運動鞋、旅游鞋、休閑鞋生產量最大的地區,目前有制鞋企業3000多家,年產鞋近5億雙。近幾年,全市累計引進制鞋流水線2000多條,每年平均投入技術改造資金8億元,是制鞋機械發展的沃土。中泰鞋機鞋材發展有限公司、晉江八達鞋衣設備廠、凱嘉機械有限公司的發展,體現了福建制鞋機械的實力。
江蘇--皮革機械、制鞋機械比翼齊飛
近年來,江蘇鞋機企業經過改革與重組,涌現出了華英鞋機、發達鞋機等知名企業。華英鞋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華英牌制鞋機械生產裁斷機、小料機、模切機系列和廣泛適用于皮鞋、運動鞋、工藝鞋、硫化鞋的生產過程的制鞋流水線,以優質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后服務享譽國內外。
廣東--成長一批較強企業
廣東的臺資企業蓬勃發展,也帶動和影響了民族制鞋機械工業。在廣東東莞、南海和深圳等地區成長出一批為鞋廠提供備件、設備維修到具備較強生產制鞋設備,甚至可生產箱包加工設備的企業。廣東制鞋機械的主要企業有意大利制鞋機械、奇峰制鞋機械、九州機械、南海永正鞋機等。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總的說來,目前中國皮革機械工業已有一定的規模,各廠家生產的產品,在種類、規格、數量、質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基本滿足了皮革企業的需要,部分皮革機械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80年代水平并且出口。
近年來,一些軍工大企業也介入皮機生產,有力地促進了皮革機械工業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幾個皮革機械生產制造基地和集團。
但是,皮革制品加工業在中國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即使是目前多數大中型皮革企業使用的性能高的機器設備依然以“洋機”為主,國產皮革機械在質量上與國際先進皮革機械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中國有廣闊的皮革機械市場,可國內的一些皮革機械企業卻不景氣,這的確是個矛盾。
“皮革機械工業基礎差,設計理論不夠完善,科研力度不夠,專業人才匱乏,以引進、仿造為主”,這就是中國現階段皮革機械工業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中國皮革機械水平低的根本所在。而實現皮革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是其發展的根本出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