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國新增發電機組容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6.22億千瓦。新增裝機突破1億千瓦,比上年增長20.3%。2006年,全國發電設備產量達到1100萬千瓦,主機產業又帶動了下游電站輔機行業的發展。產能激增,使電站輔機設備站在風口浪尖,用業界專家的話講,“電站輔機設備的質量,對主機運行的影響最為直接。”
設備:可靠性經歷“大考”
據電力可靠性中心發布的《2006年全國200mw及以上容量火電機組主要輔助設備運行可靠性報告》披露:輔機主要設備可用系數和非計劃停運小時實現“一提一降”,即可用系數提高,非計劃停運小時下降。可用系數比運行系數相對更能反映設備的制造和維護質量。
在電源建設快速上行期,2002年至2006年,主要輔機設備可用系數呈整體上升趨勢,主要表現在計劃運行小時和非計劃運行小時逐年下減少;磨煤機、送風機、引風機、高壓加熱器運行系數比2005年下降,反映了用電緊張的形勢進一步趨緩。送風機、引風機的非計劃停運率幾年來處于平穩狀態。相比磨煤機幾年來處于波動狀態。特別是與200mw、300mw機組配套的五種主要電站輔機可用系數比2005年有較大提高,幾年來處于上升的態勢。與500mw、600mw機組配套的五種主要電站輔機可用系數有所波動。影響可用系數的主要原因是,產品不良和檢修質量不良。在參與的57臺600mw機組的統計中,五種主要電站輔機可用系數比2005年分別下降了1.32%、0.80%、0.99%、0.90%、..35%。主要是磨煤機和高壓加熱器的非計劃停運造成的。山東鄒縣電廠因磨煤機檢修不良全年造成非計劃停運時間達1069.25小時。廣東沙角c電廠因高加設計問題全年造成非計劃停運達3680.25小時。
市場:國產設備占主導
當訂單大量涌入電站輔機制造企業囊中時,不少人士擔心,會不會“蘿卜快了不洗泥?”這種擔心是正常的。客觀地講,國家政策對主機關注較多,對電站輔機的關注相對弱些,業內人士也發出了抱怨。但抱怨歸抱怨,事還得自己做,活兒還得自己干。
2006年參加可靠性統計的五種電站輔機設備,國產的占75%,進口的占25%。從可用系數看,國產磨煤機、給水泵分別比進口的高1.11%、0.01%;國產送風機、引風機、高壓加熱器分別比進口的低0.08%、0.09%、0.15%。在非計劃停運小時上,國產給水泵、送風機、引風機分別比進口的高0.06%、0.03%、0.05%;國產磨煤機、高壓加熱器分別比進口的低0.06%、0.15%。特別是,在統計范圍的71臺500mw及以上火電機組中,五種電站輔機國產、進口各占一半,除國產高壓加熱器外,其余設備可用系數均低于進口設備。計劃停運時間除給水泵外,其余均高于進口設備,這說明在大容量、高參數國產設備制造水平有待提高。這是從定性的分析。
若從定量分析看,以磨煤機為例,其按運轉速度分為低速磨、中速磨、高速磨。以統計數據前四位做比對,沈陽重型機械廠616臺、北京電力設備總廠546臺、上海重型機械廠447臺,美國fw公司128臺。在可用系數上,美國的94.16%,而國內的分別為93.64%、94.12%、93.17%,國內最好的差距在0.04%,最多的在0.99%。以上對比沒做低、中、高速磨之分。
再進一步分析,在低速磨統計中,位居前三甲的是沈重廠500臺、美國fw100臺、北京電設總廠72臺,在可用系數上,fw公司低于沈重廠。在平均無故障可用小時上與沈重廠有1125.7小時的差距,與北京電總廠有2748.56小時的差距。在中速磨統計中,領軍前4位的分別是北京電總廠486臺、上海重廠431臺、沈重廠98臺、三菱(mlsublshl)公司52臺,可用系數對比結果是,國內北京電設總廠是94.17%、上重廠92.97%、沈重廠92.14%,而日本的則是91.20%,與國內最好水平的差距是2.97%。在平均無故障可用小時上列榜首的是北京電設總廠達到6874.53小時,大大高于后兩者。在高速磨上,盡管所占比重較少,國產、進口全部進入統計的只有126臺,進口的可用系數高于國產的,差距也較大。
進入給水泵統計中的前三甲是上修總廠516臺、沈泵455臺、威爾泵公司80臺。威爾的可用系數為94.38%、沈泵為94.79%、上修總廠94.36%,可以說,國產最好水平高于威爾0.41個百分點,國產泵整體水平相當。
在送風機統計中,位居前三位的是上鼓468臺,沈鼓269臺、成都電力廠130臺。在引風機統計中,位居前三位的是成都電力廠399臺、上鼓282臺、沈鼓164臺。
在高壓加熱器統計中,位居前三位的是上海動力590臺、東方鍋爐328臺、哈鍋231臺。
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的對比,盡管進口設備在可用小時、非計劃停運、無故障小時上與國產設備有差距,但應該考慮進口設備備件儲備不足的客觀因素,還進口設備一個客觀的評判。沒有引進、消化,也就沒有國內輔機今日的藍天。
從以上統計或進入統計序列的五種電站輔機設備看,國內設備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在五種電站輔機設備中,進口設備除低速磨、給水泵進入三甲外,其他輔機設備與三甲無緣。從絕對數量看,國產輔機設備占主導地位。
主機:輔機影響不可小覷
2006年,五種電站輔機設備造成200mw及以上機組平均(每臺年)等效非計劃停運為6.68小時,影響機組等效可用系數為0.07%。其中引風機對主機的影響最大,平均2.50小時,等效非計劃停運為2.85%。
近年來新投產機組較多,輔機設備制造廠的分包方或分供方增加,外協、外包部件(套)的質量不良或短板,影響整個設備的質量。經過市場血與火的洗禮,國內企業的責任和壓力增加。進口產品出事,不進口就得了。國內企業若出了事,將是災難性的打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次發布的統計數據是,參與200mw及以上的機組有653臺。其中500mw機組8臺、600mw機組57臺、700mw機組4臺、800mw機組2臺。可以看出300mw機組目前仍是主力機組,僅以300mw機組為例,若以平均影響2.50小時計算,一小時的損失就30萬kwh的電能,幾百臺機組的損失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若提高一點點也是相當不錯的數字了。
電力設備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的。發電系統要求設備穩定性、可靠邊性、安全性是首位的,它不允許任何設備出現“短板”,五大輔機也不例外。輔機制造廠家已充分認識到,電力建設的飛速發展,使輔機制造廠家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這是機遇,也是某種“恩賜”。不斷提高其品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打造出中國電站輔機的品牌,是歷史賦予輔機制造廠家的責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