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下人們究竟需不需要智能照明產品,以及有多少用戶壓根不了解自己家的燈泡。
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下人們究竟需不需要產品,以及有多少用戶壓根不了解自己家的燈泡。
人們究竟需不需要智能照明產品?
周末在家,筆者在家看了一期最近正在熱播的《我家那閨女》節目,其中有一個片段是,主持人吳昕去其朋友陸虎家做客,陸虎向吳昕介紹了自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屋子,并教吳昕如何裝修。截取一段涉及智能照明的鏡頭如下:
在演示了無線充電臺燈和智能變色燈泡的功能和效果后,主持人和觀察團均表示:“喜歡”、“想要”……網友也紛紛留言:“求同款臺燈。”
作為類別中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智能照明的推出備受關注,但自其出現后,圍繞“是真痛點還是偽需求”的爭論便一直在上演,有人覺得好用,有人覺得好玩,也有人覺得雞肋。實際上,智能照明是完全有消費需求的,從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窺知一二。
但智能照明同時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節目里提到的安裝、配置流程問題,恐怕會讓不了解該類操作的一部分人望而卻步。再比如連接的bug頻繁出現、兼容性等,這些不甚理想的用戶體驗打擊了消費者對智能照明的積極性。而對整個智能家居行業來說,亟待應對的挑戰還有跨協議、跨品牌的互聯互通等。而且因其比同類普通產品價格高出不少,讓很多人感覺性價比低。
筆者認為,人們購買新產品和改變過去消費行為習慣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衡量的歷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但如果這種提升的效果不夠大,即智能功能所帶來的邊際效用不足以覆蓋其產品溢價,那么,智能家居對于消費者來說不過是一種“雞肋”。
來源:千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