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科幻作品中認識的那些人工智能助手,很少有能夠與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的《2001太空漫游里的》hal 9000相媲美,這也不禁給科技界帶來一個新的思考,人工智能助手到底是在為客戶服務還是在為開發者服務呢?
電影中的hal 9000雖然表面上是為宇航員們提供服務,但是事實上機器人的核心卻是忠實于自身的任務,甚至不惜謀殺了宇航員。
亞馬遜的alexa、三星bixby、谷歌assistant、蘋果siri、微軟小娜、ibm沃森等其他虛擬助手在廣告中都表示是用戶的朋友、仆人、伴侶是伙伴。有的時候,我們或許應該心存感激它們,它為我們關了燈,但是它不會背叛,破壞我們的生活。
但是同樣現代的虛擬助手的功能是由利益驅動的,但是消費者們并不知道這個過程是如何被貨幣化的,如今消費者雖然對自己的網絡隱私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對于虛擬世界侵入到現實世界的后果,公眾們并沒有一個明晰的認知。一臺機器7*24小時 的機
像hal一樣,虛擬助手們也要處理大量數據,甚至連創造者都不能夠十分確定他們的能力,或者他們如何實現目標。虛擬助手通過獲取的數據來預測你的行為并為商業變現尋求機會。所以事實上虛擬助手名為你的“助理”實際上卻是在對你進行分析。
虛擬助手隨時準備聽命于我們的另一個后果就是,它一直在聽甚至會錄音,如果一旦發生疏漏那么,那么錄音很可能會意外的暴露你的隱私。
幸運的是在機器完全接管我們的生活之前,人類還有時間進行調整。
.
.
.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