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日報訊:
———再看我市工業招商的“金字招牌”———重裝
周玲
“天府明珠,活力德陽”是我市向外界打出的標志。而德陽的活力,精彩紛呈的工業功不可沒;工業的活力首推重裝建設。2006年,全市依托重裝基地發展而成長的機械及裝備制造企業超過900家,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達191家,規模以上企業資產總額371億元,完成增加值90.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82.9億元,實現利稅38.3億元,利潤31.6億元……一連串擲地有聲的數字,用實力證明了重裝,不僅是德陽工業的重要源動力,更是機械加工及裝備制造業投資招商的金字招牌。
德陽電纜樂意“傍大款”
知名的上市公司特變電工,是我市重裝基地建設中引進的“金鳳凰”,在德陽重裝基地到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過程中,感受著德陽裝備制造業勃勃向上的生機,于是企業目光向內,從當初的外向型市場,轉向身邊的市場,在不斷加大與三大廠的合作中,開拓了德陽重裝電纜產品,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去年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公司獲得工業總產值3.81億,今年更上一層樓,為重裝配套的產值占總產值的21.49%,僅上半年重裝配套產值比去年全年增加了5倍。
提起德陽電纜與德陽重裝大企業的關系,公司總經理禹柏毅調侃為“傍大款”,而且這個“大款”,我們是傍定了!在禹總看來,電纜雖是二重、東電、東汽三大廠的關鍵原材料,但相對三大廠生產的各種大件產品的材料資金占用率卻顯得微小,所以對德陽電纜市場潛力大,“大款”的概念由此而生。
雖說禹總用“傍”以顯“小我”姿態,但分析其“傍”的成功,予對方也是大有益處的。賣方的德陽電纜在獲得穩定市場的基礎上,對買方而言得到的卻是及時上門,及時反饋信息,及時提供在線安裝檢查等人性化的服務,可謂省錢、省力又省心。一年多來,公司為重裝大企業研制的雙玻絲包線、風力發電機專用電纜、石油平臺電線等系列產品不僅為自己贏得了聲譽,更為德陽重裝企業發展作出了貢獻,而目前正在與二重合作研制的洞構機,可替代進口產品,直接創利。
宏源機電“希望”被兼并
作為一家30%的職工是殘疾人的宏源機電公司,從最初幾十萬元的家底發展為年創產值1500萬元,擁有5米×22米龍門銑鏜床高級機加能力的“機加小龍”,其成功不能說不精彩。但就是這樣一家從5年前創業一直強勢發展的機加企業,董事長補世舉6月21日在面對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生產管理考察組時,仍滿懷誠意的道出了“如果被東汽兼并了更好”的心里話。
5年前正是看中了重裝基地建設的大商機,補世舉傾其所有創辦了宏源機電。憑著良好的焊接和熱處理技術,公司在大型重裝企業超負荷加工的基礎上順勢而進,3年前取得了東汽加工件的第一張訂單,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憑借東汽良好的平臺,宏源超速發展,業績不斷刷新,職工收入大增,福利待遇更是上佳,成為其他殘疾福利行業羨慕的對象。提起東汽近幾年來對企業的幫助,補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沒有東汽技術人員對企業職工的培訓,宏源沒有今天的技術進步;如果沒有東汽管理人員的現場指導,宏源至今仍然停留在‘生產現場混亂,無焊接平臺和劃線平臺,產品到處亂堆’這樣一個低水平的管理狀態”。為此,當聽到東汽產值過百億的消息后,他特別高興。
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九成為配套
在我市幾大工業園區中,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的機械加工企業非常集中,現有274家企業,有90%是為重裝配套服務的機加企業。對此旌陽區委書記蘭開馳認為:“德陽通過抓重裝基地來推進德陽工業強市戰略,旌陽區借重裝之勢來推進全區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蘭開馳表示,在今后推進工業強區戰略中,旌陽將繼續圍繞重裝抓工業。
專業人士預見:德陽通過以重裝為基礎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將帶動一大批外來企業,民營企業發展,推進產業鏈的延伸。重裝的發展不僅是自身的發展,更促進了相關企業的發展,給眾多中小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勃勃商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