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中國,創造卓越。”這是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的座右銘。依靠自主創新、自主研發,僅用6年時間,二重年產值從6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近60億元,預計今年將超過70億元。
二重集團副總工程師何萬明告訴記者,作為國內重型機械成套設備設計制造的特大型企業,該公司自主研制的冶金成套裝備不僅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河山,還遠銷歐洲等經濟發達地區,成為國內首家對外出口熱連軋成套設備的企業。
上世紀80年代,二重集團與國外合作設計、制造大型熱連軋設備,雖然承擔了一些整條軋線成套設備80%的制造任務,卻只能獲得整套設備收益的20%。“沒有核心技術,到頭來還是給人家打工。”二重立志走國產化之路。
通過學習、吸收、再研發、再創新,二重先后為攀鋼、寶鋼、上鋼、柳鋼、韶鋼等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研制了一條條中厚板成套軋鋼裝備,逐漸縮短與國外同類裝備的技術差距。2002年,二重首次嘗試“川威950毫米”軋機全套裝備的總承包,實現機械、液壓等關鍵技術完全自主設計和制造。
在自主研發中,二重遭遇了國外的一次次技術封鎖。熱卷箱技術是冶金行業技術含量較高的關鍵技術,一次性使用的專利費外國人張口就是700萬美元。2003年3月,二重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鋼卷無芯移送熱卷箱設備,每臺設備價格比進口設備低30%至40%。二重由此成為目前國內唯一掌握該項核心技術的企業。
在追求冶金裝備國產化的道路上,二重打造了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復合技能型的研發生產隊伍,與北京、四川等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導師制”培養模式。同時,二重建立起一系列激勵制度和人才政策,對公司高技能人才發放總經理津貼,聘用高素質年輕人擔任公司的首席技術專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