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鑄造協會秘書長張立波遞給記者厚厚一沓材料,其中許多都是從網上下載的今年各類鑄件展會的宣傳材料,張立波說,據協會在網上統計,今年舉辦的各類鑄造專業展覽會將達40多個,平均每月4個,3月份竟高達8個。
展會層出不窮
“鑄造展會已到了過多、過濫的程度,而且其中不乏假冒偽劣展會,有的則打著協會、學會或地方協會、專業媒體之名招展,不僅令不少企業上當,也擾亂了鑄造行業產品供銷交流平臺的市場秩序,為此我們將聯合中國鑄造學會及相關專業媒體共同行動,對在招展過程中侵犯我們各方權利的單位,必要時將訴諸法律。”
張立波認為,鑄造展會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原因與我國鑄造行業迅猛發展、市場火爆密不可分。自2000年開始,中國鑄件的產量已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鑄造企業達3萬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鑄造大國。他指出,隨著行業的發展,專業展會適當增加是需要的,但一年到了40多個的地步,則顯得密度太大,頻率也過高了。其實國外一般國家每年只辦2~3個專業鑄造展,我們的企業平均一年也就有選擇的參加1~2個展會。現在我們的鑄造展會不僅太多,而且其中難免有魚目混珠和濫竽充數的,有的則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借中國鑄協、地方協會、一些專業媒體名義招展,侵犯了相關方面的權利,也讓企業難辨真偽。
張立波說,一些展覽公司為了贏利,采取的招展手段可謂五花八門,他向記者介紹了其中的幾大招數:一是過度包裝,許多展會往往冠名國際展,或自稱全國第一,或宣傳為亞洲最大,結果企業去后一看不僅規模達不到,而且國際展商少之又少,甚至沒有;二是捏造業績,有的展覽公司頭一次辦鑄件展,卻在宣傳材料中稱已有多年的辦展經驗;三是大展中套小展,有的一個大展下甚至套了幾個小展,結果展覽會成了大拼盤、大雜燴,鑄件展只占了其中一小塊區域;四是掛名甚至假借他人之名招展,現在許多展會都是由展覽公司承辦,他們經常付很少的費用給一些相關協會,相關協會則受利益驅使,同意掛名為展會的主辦單位,但展會的大小事宜其實一概不過問,均由展覽公司一手操辦。有的展覽公司甚至不打招呼或未經同意,便將中國鑄造協會、中國鑄造學會及一些地方協會、相關專業媒體列為主辦、協辦或支持單位,有的更捏造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國內外協會組織或專業媒體的名稱。
協會維權
對于展覽公司為何熱衷于掛協會、學會與專業媒體之名,張立波稱,主要是為了誤導企業。企業往往對行業組織比較信任,參加展會也經常選擇由協會、學會或其所屬的專業媒體參與組織和支持的。特別是那些小企業或剛進入鑄造領域的新企業,由于平常很少與協會、學會溝通,又急于借展會爭取訂單,較容易上當。一家寧波的民營鑄造企業過去曾參加過一次中國鑄協主辦的鑄件展,效果不錯,最近又想通過展會擴大宣傳、獲得訂單,結果在一堆展會的宣傳材料中特意選了一個掛地方協會主辦、中國鑄協所屬媒體支持的展會,去后才發覺上當。張立波說,這些企業上當后,怕再花精力與時間與有關方面糾纏,大部分都自認倒霉,很少有拿起法律武器的。
位于廣東的宏利鑄造有限公司前不久參加了一個冠以國際字頭的鑄件產品交易會,相關負責人在電話里告訴記者,他們是奔著國際訂單去的,結果卻發現交易會上,外商不多。他說,經歷了這一次后,估計企業今后將很少再選擇參加國內的展會了。
上海浦東合慶精密鑄造有限公司也參加了該國際鑄件產品交易會,該公司的趙總經理告訴記者,去后他們發現實際與宣傳的存在距離,宣傳資料上提到的許多參展商根本沒來,他當場便與承辦方交涉,最后在承辦方同意給企業調整展臺位置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僅企業如此,我們協會以及地方協會、相關專業媒體過去在遇到這類侵權事情的時候,處理起來也并不很積極,主要是覺得法制還不太健全,尤其是知識產權尚不十分明晰,單獨維權既費精力又花時間,效果也未必明顯。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展會市場的蓬勃,如果對這類侵權行為再聽之任之的話,不僅讓企業遭受損失,也損害了協會等相關單位的權威性,降低了企業對我們的信任程度,不利于我們今后開展工作,更不利于行業與展會市場的健康發展,于是我們中國鑄協決定與學會、相關專業媒體、地方協會聯手,對一些展會承辦單位侵害我們權利的堅決予以回應,必要時可訴諸法律。”
對于記者提出的如此多的鑄件展是否會對中國鑄協主辦的中國國際鑄造、鍛造及工業爐展覽會與國際有色及特種鑄造展覽會帶來影響,張立波認為影響肯定是有的,但不大。他說,經過多年的培育,這兩大展覽會已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與地位,尤其得到了國內外企業的認同,規模一屆比一屆大。“我們歡迎競爭,也不怕競爭,但必須是正當的,不危害別人權益的。當然過多、過濫的展會與其中的侵權行為肯定會給整個鑄件展會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據張立波介紹,中國鑄協的聯合維權行動已經開始。北京某展覽公司承辦的國際鑄造、鍛壓展覽會就將中國鑄協主辦的雜志和一些行業比較熟悉的雜志列為支持媒體,但張立波稱,中國鑄協和相關媒體此前并不知情。為此,這幾家單位聯合發表了一個律師聲明,表示這幾家單位對該展覽會的舉辦、籌備、策劃事宜并不知悉,也未參與任何組織策劃活動,亦未應邀提供任何支持。因此,保留追究辦展單位法律責任的權利。
在律師聲明出來后不久,北京這家展覽公司的負責人與協會進行了溝通,還親自上門,寫了書面材料,表示歉意并及時予以更正。
同樣的,已經在上海舉辦的某國際鑄件產品交易會也動用了上海鑄協的招牌。根據網上宣傳材料,該交易會的主辦單位有上海市鑄造協會,但上海市鑄造協會的張秘書長對其予以否認。事后,這家上海展覽公司做出了回應,稱此事并非公司本意,而是網站宣傳有誤,并表示已將網上關于鑄件交易會的不實宣傳刪除。
張立波說,他對聯合維權行動所取得的成效表示滿意,他們將把維權行動進行到底。他希望,協會、學會、媒體、企業乃至展覽公司都行動起來,加強自律,加強合作,共同規范鑄件展會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