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主辦、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大型冶金裝備國產化工作會議日前在上海舉辦。來自各省市發改委、機械制造企業、鋼鐵企業、冶金設計院等單位的130多位代表匯聚一堂,共議大型冶金裝備的國產化路徑。國家發改委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黃鸝處長對《關于加快推進大型冶金裝備國產化的實施方案(討論稿)》進行了說明。《方案》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實現10項冶金成套裝備國產化的目標及相關措施。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公室副主任劉鐵男在日前舉辦的大型冶金裝備國產化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現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必須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其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是重要手段,即大型冶金裝備的國產化是提高冶金行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國家發改委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李冶司長對記者透露,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要求,國家發改委在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中,將進一步細化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和措施,并對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有重要影響、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有帶動作用、市場容量較大的16個重點領域,逐一提出國產化的具體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以在“十一五”期間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突破。
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表示,當前,在我國已投入運行的大型冶金裝備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連軋成套設備、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大口徑無縫管設備、100噸以上超高功率電爐等設備大多仍以引進國外技術或進口設備為主。
據有關方面統計,截至2005年的近20年,我國鋼鐵工業進口裝備已達200多億美元,而同期國內冶金設備銷售額也不過2000多億元。
對此,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熊必琳指出,相關部門應堅持《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提出的鼓勵企業采用國產設備和技術,減少進口,對量大面廣的裝備要組織實施本地化生產的方針,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步伐。
針對當前我國已建成24套、在建11套的冷連軋項目中,除了鞍鋼以自主設備為主外,其他用戶均以進口設備為主的事實,熊必琳強調:“我國冶金裝備國產化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快實現冷、熱連軋設備的國產化。”
據透露,《方案》對“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型冶金裝備的國產化率及國產化的重點成套裝備都提出了比較具體的目標和要求。
在國產化率方面,《方案》明確,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機成套設備及涂鍍層加工成套設備、6萬立方米及以下大型制氧機的國產化率應占其成套設備銷售價格的70%;大型高爐煤氣燃氣輪機、4000立方米高爐鼓風機等國產化率占其成套設備銷售價格的80%;5.5米側裝煤搗固焦爐機械設備、大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裝置、大型寬厚板連鑄成套設備、大型軋制板帶精整生產線設備、大型金屬管精整生產線設備、4000立方米高爐余熱發電設備等國產化率應占其成套設備銷售價格的90%。
《方案》還對“十一五”期間我國冶金成套裝備的國產化實施目標也做出明確規劃,即要實現10項冶金成套裝備國產化,包括5.5米側裝煤搗固焦爐機械設備,大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裝置,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大型寬厚板坯連鑄成套設備,大型金屬管精整生產線設備,大型高爐煤氣燃氣輪機,4000立方米高爐鼓風機及高爐余熱發電設備,6萬立方米及以下大型制氧機,涂鍍層加工成套設備和大型軋制板帶精整生產線設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