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的礦山到中東的工地,從北非的工程施工現場到東南亞的棕櫚園,從北美的農場到南美的橡膠園,福田雷沃重工的產品已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海外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翻番增長。在產品布局全球的同時,品牌國際化升級、歐美技術整合中心掛牌成立、國際技術戰略合作體正式運行、海外資本入駐……福田雷沃重工國際化發展戰略也全面實施并駛入快車道。
國際化是福田雷沃重工的既定戰略。他們認為,只有在價值鏈的各環節贏得強大的國際化競爭優勢,才能真正打造國際化的品牌。而產品是市場競爭的直接媒介,因此,他們決定首先要研發出具有世界水平的產品系列。為了確保技術與世界同步,同時使開發出的產品更適合歐美等國際市場的需求,福田雷沃重工在美國和意大利分別設立了“歐美技術整合中心”,技術整合中心擁有一批全球一流的技術專家與顧問團隊,具備完善的現代化研發手段和設備,與包括國際工程機械巨頭利渤海爾公司在內的歐美產學研機構進行合作,跟蹤世界前沿技術。福田雷沃重工歐美技術整合中心借助國際市場的技術資源優勢,不但實現了公司在研發領域與世界同步,而且加快了福田雷沃重工的國際化進程。
此外,他們與德國、意大利、英國等知名公司建立了四國四方“國際技術戰略合作體”,構建起了面向全球的洲際平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整合創新,福田雷沃重工獲得了高于巨人的領先優勢。福田雷沃歐豹1254大馬力拖拉機,在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通過采用多個國家的零部件資源,產品一下線就成為“地球機”,產品性能和可靠性具備了與國外品牌一爭高下的實力。到過多個國家拖拉機制造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的阿塞拜疆客戶高里·高耶維奇先生與福田雷沃重工簽下迄今為止國內數量最大的大馬力拖拉機出口協議。也正是得益于同步世界的先進技術和供應鏈體系,福田雷沃歐力裝載機、挖掘機短短兩年便形成了系列產品平臺,并迅速切入海外市場,在歐洲、獨聯體、中東、非洲均有良好市場表現,成為公司海外業務中的利潤增長點之一。來自利比亞的客戶說:“目前雷沃裝載機在利比亞已成為知名度最高的裝載機品牌之一,它的性價比優勢非常明顯,很適合當地用戶的需求!”
在實現技術、供應鏈與世界同步的基礎上,福田雷沃重工將海外營銷網絡的構建與服務網絡的打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從走向海外初始,他們就對海外服務網絡體系建設進行了規劃,并不斷探索,現已走過三個階段。起步階段為委托服務,公司對海外經銷商的服務站進行服務授權,委托其全權負責公司產品的服務。隨著公司海外業務量的迅猛增長,海外服務升級到了技術支持下的代理服務階段,在代理商服務站的基礎上,分批次定期邀請海外代理商服務人員到公司接受專項培訓,進一步提升其服務能力,同時,公司積極組織專業服務人員到各個國家進行巡回服務。美國代理商dass先生在第六期海外代理商培訓畢業典禮上由衷地稱贊:“福田雷沃重工高度重視客戶利益,一定會越來越強大,成長為像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一樣的國際知名機械裝備制造商!”
目前,福田雷沃重工的海外服務已步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的第三階段。一方面通過制定服務標準,對代理商進行資質認證,確保其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著手在重點區域建立售后服務中心,包含整機售后服務、整機銷售、配件儲備供應、信息反饋四大重要功能。為配合海外服務升級,福田雷沃重工除了在公司內部選拔培養海外服務人員外,2007年還與高校合作,挑選了數十名在校大學生,定向培養成為公司海外服務人員。通過進廠后的實踐學習和定向專業技術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了福田雷沃重工全線產品的結構、性能、故障判斷及維修保養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語言培訓,大大提高了他們與國外用戶的溝通能力。高素質海外服務隊伍的建立,為福田雷沃重工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曾經擔任其他品牌代理商的美國的肯先生慕名到福田雷沃重工尋求代理合作,肯先生說:“福田雷沃重工產品性價比高,更重要的是海外售后服務體系完善,這樣可以免除用戶的后顧之憂,所以我決定與福田雷沃重工合作。”來自烏克蘭的亞歷山大先生在與福田雷沃重工簽訂獨家代理協議后說:“再過一陣就是烏克蘭的銷售旺季,提前與貴公司簽下訂單,我們就放心了。”當問他為什么要做福田雷沃重工的獨家代理時?他笑著說,“福田雷沃重工產品性價比高,并且售后服務完善,用戶用著放心,在烏克蘭市場前景非常看好,做獨家代理商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福田雷沃重工高度重視國際化專家人才的開發,除在歐美技術整合中心工作的工程機械、發動機以及液壓等領域的幾十名國際知名專家外,還聘請了包括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國際知名專家常駐公司工作。同時,公司還不定期聘請國際知名管理、技術等方面專家來公司授課,組織公司技術、營銷、管理等方面人員遠赴歐、美、日等國的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和學習,使公司的人才隊伍與國際化發展相適應。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開發和隊伍建設成為福田雷沃重工全球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目前,福田雷沃重工出口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同時多個海外制造基地也在籌建過程中,一個年輕的國際化的中國裝備制造企業已初露鋒芒。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