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國資委主任劉永生不久前與加納基金公司代表正式簽訂了沈陽機床(集團)30%股權轉讓協議,此前,沈陽市國資委擁有該集團100%的股權。該消息引發市場諸多猜想,沈陽機床(集團)控股的兩家上市公司———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曾連續數日開盤即封漲停。
加納基金后來居上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沈陽市國資委就對外宣布將轉讓沈陽機床(集團)部分國有股權,并對海內外投資者公開推介。5個月后,沈陽機床(集團)股權轉讓項目正式掛牌,在掛牌公告中,沈陽機床(集團)49%股權被分為30%和19%兩個標的轉讓,出讓底價分別為10.1億元和6.4億元。
2007年1月10日,高盛、凱雷、大摩、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機構投資者都對沈陽機床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大摩、高盛兩家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
2007年5月29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三一集團愿意有條件參與沈陽機床(集團)30%的股權競買。
但事情卻在幾個月之后發生了突然變化,上述知名的投資公司紛紛退出了此次競購,最終三一重工與加納公司高調進入最后的爭奪。
據《沈陽晚報》消息,加納是美國一家對沖基金公司,資產500億美元,總部設在舊金山,在美國本土頗具影響力。該基金曾參與收購英國鋁業公司,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鋁業公司———美國鋁業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參與過美國許多公司的重組。
此次收購沈陽機床(集團)30%股份,是加納基金在中國的第一筆業務。同時,市場人士稱這表明國外對沖基金目標開始瞄準中國實業。過去對沖基金通常在二級市場套利,很少進入實業投資領域。
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沈陽市國資委比較傾向于大摩、凱雷等知名投資公司,但由于出售股權比例無法滿足外資的要求而終止了接觸。爾后,沈陽市國資委一度看好同屬機械行業的三一重工,與金融資本不同,三一重工參與競購的目的是為了沈陽機床的發展前景和較高的市場份額,作為民營企業的三一重工對國內機械行業老大的位置覬覦已久,之前收購徐工未成,此次出手用意明顯。雖然30%的股權無法控制集團,但將來沈陽機床若整體上市,國有股份將會被稀釋,此時的三一重工將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大股東,從而控制沈陽機床。
然而,三一重工又一次淪為看客。三一集團上市公司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表示:“由于部分核心條款沒有與沈陽市國資委達成一致意見,集團董事會決定放棄競標,公司近期也未打算競購其余的19%股權。”
是什么原因導致三一重工主動退出?向文波所指的部分核心條款又是什么?
有香港投資銀行人士認為:“三一重工沒能如愿購得30%股權并非由于價格因素。沈陽機床的主營業務是機械設備制造、機床制造、機械加工,而三一重工的主營業務是建筑工程機械、起重機械。盡管二者有一定差異,但三一重工此次入局,看中的是沈陽機床的未來前景,并且意在謀得未來的相對或者絕對控股權。三一重工一直都想做國內機械行業的頭把交椅。”
北京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趙民認為,沈陽機床(集團)選擇對沖基金加納的原因在于,對沖基金不會直接參與管理,而且加納可以帶來國際資源,這正是三一重工所欠缺的。沈陽市國資委不愿意讓民營企業參與管理,并且三一重工在“徐工事件”上的表現也影響了此次角逐。
整體上市預期強烈
盡管30%的股權交易有了結果,但股權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此次股權轉讓無論對加納基金、沈陽市國資委、沈陽機床(集團),還是三一重工而言,各方的賭注都壓在沈陽機床集團未來能否整體上市。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沈陽機床(集團)的角度來看,實現整體上市迫在眉睫,如果集團資產有良好的贏利能力,也不至于要急于賣掉。加納看中的是沈陽機床旗下的上市公司,為了達到其收購目的,不得不‘委屈’收購集團公司,包括收購其中的債務。但對加納基金而言,這絕對是一樁劃算的買賣,誘惑就在于沈陽機床集團股權重組后的整體上市。”
加納基金甘愿做沈陽機床的小股東,并且愿意高價參股,完全有自己的算盤。從操作方式來看,沈陽機床(集團)整體上市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由上市公司向集團定向增發,收購集團其他資產,從而使上市公司集團層面的股權注銷。另外就是由集團整體收購上市公司,之后重新上市。
據了解,目前加納基金已經在著手幫助沈陽機床集團考察國內外的并購對象,通過重組并購將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后,爭取三至五年內實現集團的海外整體上市。整體上市之時,就是加納基金抽身而退之日。也許三一重工在加納抽身時,可擇機鎖定加納所持有的沈陽機床集團股權。
趙民認為,對沖基金加納參股沈陽機床,這樣的股權安排預示著,沈陽機床(集團)肯定會選擇在海外整體上市,對沖基金不熟悉中國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只有在海外上市才有利于其退出。
沈陽機床(集團)旗下擁有沈陽機床和昆明機床兩家上市公司,并且還有大量的三級、四級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總經理關錫友曾表示,集團轉讓股權,不會影響到兩家控股上市公司的運營,未來集團也不會把這兩家上市公司合并。但對沖基金收購股權后,基于未來整體上市的要求,必然會給兩家上市公司的運營帶來影響。
事實證明,較之早已活躍在中國實業領域的國外產業資本和私募基金,對沖基金的操作手段更為靈活,對高額回報的追求也更為迫切。在這場整體上市的賭注中,現在還無法預知擁有強烈利益訴求的海外對沖基金能否給沈陽機床集團這家已有七十二年歷史的老國企帶來新的管理、技術和市場,更無法猜測其是否能保證沈陽機床(集團)持續成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