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國家專利局專利信息處獲悉,一種替代進口,能對各類污水中的漂浮物進行截取與粉碎的地埋式粉碎型格柵除污設備,由江蘇河海給排水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水利部門的專家指出,這一新型除污裝置,是我國科技人員綜合吸收國外現代技術,自行開發的自主創新產品,是我國排污領域的更新換代和替代進口產品。
污水處理的第一道工序,必須首先清除污水懸浮物中的各類柔型或硬質纖維、板材、線材、顆粒等不規則物質。我國傳統的應用設備是采用回轉式機械格柵除污機,這一傳統裝置由格柵處理系統和污物提取雙系統組成,能源消耗高,占地面積大。設備安裝向下需延伸至6—12米的地基深處,地面需建造50平方米左右的操作控制室,格柵與泵站需要操作人員晝夜值班。污水中的長纖維物質,經常會造成格柵堵塞,導致污水泛濫成災,而捕獲污物需要大量人工和機械設備打撈與搬運,造成二次污染。由于基建費用大,能源消耗高,操作值守費時耗力,污染物還需進行二次處理,在國際上已成為淘汰設備。
近兩年,江蘇河海公司總經理丁永芝帶領技術人員,博采各國制造技術之長,用一年多時間開發研制出這一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智能化高科技設備,并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該設備采用別具一格的雙軸兩組合平行切割系統,每個組合配置數十乃至100多對鋸齒形嚙合結構的鋒利組合刀片,實現螺旋型切割,有效地避免了雜物對排污格柵的纏繞與堵塞。粉碎型格柵除污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統,具有逆向運行功能和自動報警、自動調節、自動切換功能。排污運行中遇有不可抗拒的物體時,控制系統會自動發出信號,使傳動軸和刀片作逆向運動,從而將障礙物取出進行重復粉碎或進行超載自動報警、直至自動停機。
該裝備引進國外技術進行自主創新,污物粉碎功能強,除污功率大,避免二次污染,能耗比國內傳統產品低50%,造價為進口同類產品的1/3。由于該設備的科學設置,目前國內外的化工、建材行業以及醫院與餐廚業開始選用其進行原材料以及醫療、餐飲垃圾的粉碎和綜合利用,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具有廣闊前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