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省內工業企業都面臨過這樣的困局:機械零部件需要改造、更換、搶修,在海南卻找不到相應服務網點,為此企業不得不花高價到內地配備,甚至不得不暫停生產。正因有這樣的切膚之痛,從2005年開始,武鋼海南有限公司與武鋼集團機械制造公司合作成立了武鋼海南機械制造中心。
武鋼機械中心一開始是作為武鋼海南公司的配套機構而設立,經過兩年的試運行,已經把目光放到了全海南市場。武鋼集團海南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機械中心的目標是要贏利10萬元,武鋼集團有信心借助該中心,開拓島內其它市場。
社會效益更大
珠江管樁及其相關企業是武鋼機械中心的大客戶之一,今年來已給該中心帶來數十萬元的業務量。
珠江管樁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生產管樁的模具是易耗品,又是企業用量很大的器械,珠江管樁投產10多年,一直沒有解決管模的回收問題。新管模的成本一根要2萬多元,如果損壞當作廢鋼出售的話,才賣2000多元,每年企業要消耗至少8根管模。
“武鋼的機械中心可給我們解決大問題了。我們以前一直在找地方幫我們修,但管模有12米長,3噸多重,加工精度要求高,海口沒有這樣超長的車床。現在武鋼幫我們修好了10多根,每根延長壽命5年以上。”珠江管樁相關負責人說。
武鋼機械中心目前的客戶包括馬村電廠、海汽、金鹿等。
據介紹,機械加工的經濟效益并不大,只能說是微利,更大的在社會效益。電廠一個30萬千瓦機組中的小部件損壞,修理費才幾百元,但企業修理不及時的話,停產時間變長,損失要數以萬元計。
風險與空間
省工信局相關人士認為,海南的機械行業需要配套服務,但零星的、個性化的需求多,規模小,市場有多大,需要企業仔細考慮。
我省的醫藥、化工等新興支柱型工業企業,因其設備技術要求特別,需要有專業資質的機械加工、改造企業,一般的機械企業難以滿足該類需求。
“你別看武鋼機械中心這幾十臺車床不起眼,真買起來每臺都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武鋼機械中心負責人說。據介紹,武鋼機械中心的加工設備來自集團內部改革時的閑置設備。雖然中心只有10多名員工,但任務緊時,武鋼海南公司可以從自身的設備分廠臨時抽調人手。
讓武鋼機械中心充滿信心的還有我省機械工業的發展勢頭。據省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的27種主要工業品,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的有80%以上,其中的大戶主要有汽車制造,摩托車生產等。
作者: 陳超
來源: 海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