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 據消息來源稱,日本政府計劃在2020財年制定水下無人機指南,反映出需要制定預防事故的規則,因為預計私營部門將使用此類車輛。
水下無人機,也稱為無人潛艇,用于檢查海上風力發電廠和水下管道等目的。帶有電動馬達的車輛在預設程序下移動,收集數據并通過使用光或聲波的通信將其發送到母船和基站。水下無人機還用于收集海底及其地質特征的數據。還有遙控模型。
在日本,像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ihi公司和政府研究機構這樣的實體正在開發水下無人機,利用他們通過開發潛艇培養的專有技術。主流型號長2至3米。有些型號可以潛入幾千米的深度。
水下研究通常由潛水員或連接到電纜的沉沒設備進行。據估計,使用水下無人機可以將水下管道的檢查成本降低到三分之一。
根據土地,基礎設施,運輸和旅游部的數據,預計2023年水下無人機市場將達到約12億美元(16億新元),高于2010年的約2億美元。
但是,如果使用水下無人機增加,例如與船只和水下設施的碰撞,或無人駕駛飛機在海底失蹤,預計會出現麻煩。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基礎設施部計劃制定防范事故措施的指導方針,并在發生事故時對其進行處理。
例如,指南將要求制造商安裝機制以避免碰撞,并在電池耗盡后收集無人機。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制造商應該為無人機配備一些功能,例如在其他車輛接近時停止運轉,并在電池電量低于一定水平時上升到水面。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