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西北生態脆弱區的義海木里煤礦,在綠色礦山建設中形成的以“義海模式”為核心的“木里經驗”,被青海省政府樹為標桿,在全省推廣;近在中原大地上的永煤集團公司,在治理煤礦沉陷區中,探索出“農用地+建設用地”“農用地+養殖用地”的新型復墾模式,正在開花結果。
這是近年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綠色礦山、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河南能源大力推廣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多措并舉治理礦區環境,進行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全力建設綠色礦山,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做到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實現了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綠色開采技術為引領
煤礦多為井下開采,造成的地下水流失和地表塌陷對土地的影響比較深遠,與生態文明建設格格不入。如何把井下開采對生態環境的擾動控制在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成為擺在河南能源面前的頭等大事。
近幾年來,河南能源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以綠色開采技術為引領,實施科學有序開采,實現了“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他們著力抓好礦井水害防治工作,大力推廣保水開采技術,實施防水(砂)煤(柱)留設,保證斷裂帶或垮落帶不波及水體;減少導水裂隙帶高度,推廣實施水體下充填開采、水體下部分開采及限高開采等;開展以底板加固為主導技術的保水開采技術,注漿堵截水源,實施含水層采動破壞后的恢復與再造。他們在趙固二礦推進的“地面千米定向鉆機區域治理+井下超前探”防治水模式,有效解決了地下水污染問題。
采煤地表塌陷一直是井下開采的難題之一。河南能源在減沉開采方面,除了傳統的留設保護煤柱方法外,大力探索實施減少開采沉陷的井下技術,在城郊礦實施了超高水材料充填開采技術,并開展了背拉開采技術推廣應用,鄰近煤層、厚煤層的分層或同煤層的幾個工作面同時開采,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之間的位置、錯距和開采順序,使一個工作面的地表變形與另一個工作面的地表變形互相抵消。同時,他們還在多個礦井試驗推廣以孔代巷技術,在減少礦井排矸的情況下,實現以鉆孔代替巖石抽采巷和煤與瓦斯共采的目的,有效減少和控制了地表沉陷。
實現資源綜合高效利用
資源綜合利用和高效利用是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近幾年來,河南能源著力抓好煤與瓦斯共采,從源頭上杜絕了瓦斯事故的發生,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
河南能源積極探索地面井開發煤層氣技術,在九里山井田、古漢山井田等完成了36口地面瓦斯抽采井,進行了水砂壓裂試驗;在新河礦、九里山礦各施工了一口直井,采用傳統的射孔壓裂工藝進行壓裂;在中馬村煤礦開展地面u型井試驗,采用煤層頂板水力噴射壓裂技術,對頂板進行縫網改造,最高日產量達2275立方米;針對低滲單一厚煤層的特點,積極開展低滲煤層瓦斯高效抽采技術研究;在瓦斯突出礦井全面推廣水力沖孔、沖壓一體化等水力擾動卸壓抽采技術。
河南能源還著力抓好瓦斯綜合利用,采用低濃度瓦斯發電、乏風氧化及直接民用等,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
“我們將8%——30%的低濃度瓦斯直接進行發電,共建設瓦斯抽采泵站128座,瓦斯抽采泵300臺,低濃度瓦斯發電站24座,總裝機容量53400千瓦時。”河南能源相關技術人員介紹,義煤公司在新義礦和義安礦分別建有1座乏風氧化站,每天可利用瓦斯7000立方米,而氧化反應產生的飽和水蒸氣可以進行礦區供暖、供熱。”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著力做好瓦斯民用工作,在市區布設了供氣管網,鋪設主管路25千米,支管路和入戶管網125千米,安裝加壓機14臺、調壓站16座,并建設最大容積達3萬立方米的儲氣罐,用戶最多時達到7萬戶。
以綠色化促進生態化
河南能源著力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從源頭上強化煤塵治理,通過建設全封閉混煤倉,增設防塵圍欄、圍擋,及時灑水,全面覆蓋等措施,有效抑制煤塵;對煤礦開采產生的煤矸石等廢棄物,進行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建立礦井水處理站,優化污水復用工藝,使礦井廢水全部得到循環利用。
義海木里煤礦牢固樹立“生態保護第一”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理念,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積極開展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在渣山治理方面,2014年至2017年,該礦共投入資金2144.65萬元,治理面積達252.66萬立方米;在植草復綠方面,2014年至2018年共投入13760.94萬元,種草復綠339.26立方米;在采坑邊坡治理方面,堅持“以環境整治為主,重點安排,積極推進”的原則,共投入資金8.52億元,采坑邊坡治理總量達到4299萬立方米。
“通過近5年的植草復綠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礦區復綠工程基本上達到了全覆蓋,種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優良的人工草場,被國家7部委聯合核查組贊嘆為‘高原奇跡’。”河南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
位于河南永城的永煤集團本部通過規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優化采掘生產、高效開發利用資源,完善節能減排、節約綜合利用資源,加強沉陷管理、抓好生態環境建設等實實在在的舉措,來落實責任,強化監管,激發活力,并按照“誰破壞、誰復墾”的要求,嚴格履行沉陷區恢復治理義務,堅持“宜耕則耕、宜漁則漁、生態開發、動態平衡”的綜合治理模式,探索出了“農用地+建設用地”、“農用地+養殖用地”的新型復墾模式。截至目前,永煤集團已完成沉陷區恢復治理面積4.21萬畝,基本上實現了“穩沉多少治理多少”“邊開采、邊治理”的目標,達到了復墾的動態平衡,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并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來源:中國礦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