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在首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重大技術裝備博覽會上,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與德國著名重型特種機床制造商———羅特樂公司簽訂了高端數控落地銑鏜床技術轉讓合同。
“能與擁有世界機床業最先進技術的德國企業合作,對于提升我國重型裝備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和打造世界級重型數控銑鏜床基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于成廷如此感嘆。
近年來,齊二機床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能力,堅持“技術高起點、產品高檔次”,把發展國家重點行業建設所需的重型關鍵數控裝備產品————重型數控落地銑鏜床系列產品作為研發主導方向,創造了獨特的核心技術優勢。目前,齊二機床已累計生產500余臺重型落地銑鏜床,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成為國內機床行業銑鏜床生產數量最多、市場占有率最大、產品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型落地銑鏜床生產制造基地。
在轉型的陣痛中
誰能夠想到,也就是在幾年前,這個具有50多年歷史,曾經為共和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國企,一度曾走到瀕臨倒閉的邊緣。
“市場教育了我們,要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必須要有獨特的優勢。”齊二機床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曲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創新。”
就這樣,在轉型的陣痛中,齊二機床選擇了創新之路,而在它的身后,沒有退路。創新之路該怎么走?
“先做精,后做強,再做大;靠自身求生存,借外力謀發展”,曲波的思路十分明確,“緊緊抓住落地銑鏜床這一主導產品,以建立國家重型數控機床裝備基地為目標,投入精力成系列地開發研制。”
“冷靜想想,我們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建廠,在技術和人才上有積累,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集團副總工程師、設計院院長曠濱江說。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靠科技,而科技創新的實現,要靠企業人才機制的建立和健全。”集團副總經理沈彥斌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齊二機床提出了“人才強企”戰略。在用人制度上,堅持“業績出眾就是人才,善于創新就是精英”的選人、用人標準和理念;在工資待遇上,實行績效工資制,拉開等級差別,工資向專業技術人才傾斜,使專業技術人才的收入與其從事的工作及貢獻掛鉤;在激勵機制上,先后制定了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科技人員重大成果重獎以及完善企業技術人員生活待遇等各種政策。2005年和2007年,齊二機床分別拿出60萬元和100萬元重獎科技人員。在人才培養上,齊二機床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重點轉變培訓方式,力求培訓實效。同時不斷開闊科技人員視野,組織出國培訓和觀摩考察,組織境外專家講座或直接到合資合作企業短期鍛煉,使科技人員掌握世界機床行業的技術新知識。
在對人才重視的基礎上,一套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起來,處于核心地位的技術中心,組織機構健全,具有獨立運營機制,集團對研發資金設立獨立賬戶,年研發資金投入不少于銷售收入的5%。
集團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主任王躍宏告訴記者:“我們把開發自主原創產品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努力構筑原始創新平臺;把推進產學研聯合作為自主創新的主要手段,不斷提升集成創新能力;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努力形成后發優勢。”
自主創新結碩果
通過自主創新,齊二機床完成了老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新產品的定型設計,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2000年,齊二機床研制出可實現七軸控制、四軸聯動的數控落地銑鏜床,成為當時國內同行業中最先進、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當年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
2005年,齊二機床自主研制了當時國內鏜軸規格最大的數控落地銑鏜床;在第七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企業展出的tk6920型數控落地銑鏜床,被評為展會現代機床設備惟一最高獎———銀獎。
2006年,齊二機床為上海臨港重裝公司提供了三臺不同規格的數控落地銑鏜床,用來加工大型輪船曲軸,打破了該部件只能從國外進口的局面。
近幾年,齊二機床與清華大學合作研制的構型國際首創我國第一臺新型大型龍門五軸聯動混聯機床,通過國家“863”計劃專家組驗收;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合作研制的六自由度地震模擬試驗臺都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重點項目。齊二機床已經正式掛牌成為“清華大學機械制造科研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制造基地”。
齊二機床與瑞典ap&t公司合作,研制了為一汽集團沖壓生產線配套的2000t數控研配液壓機;引進日本阪村機械制作所設計制造技術,研發了新型螺栓自動鐓鍛機;引進吸收日本小松技術,研制了可實現自動換模的1000t閉式四點單動機械壓力機。
幾年來,齊二機床新產品產值率平均達到50%以上;大重型產品數控化率達60%以上,90%以上的數控化新產品達到上世紀90年代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相繼開發研制各類新產品100余種,其中有16種產品接近當今國際先進水平,31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1項,企業技術中心被評為國家級技術中心。企業的重型數控銑鏜床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數控機床產品被評為“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稱號。
2006年,齊二機床完成工業總產值15.6億元,是2000年的19倍;實現銷售收入17.3億元,是2000年的33倍;完成工業增加值7.6億元,是2000年的47.2倍;實現利潤5845萬元,是2000年的47.5倍;實現利稅1.49億元,是2000年的139倍;新簽合同12.5億元,是2000年的42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于同行業前列。
與這些看得見的成果相比,更打動記者的,是齊二機床重機公司車間里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切身體會:
“要創新,但又要防止閉門造車,怎么辦?其實創新的反饋就是市場。我們在認準要狠抓技術創新之后,專門做了廣泛的市場調研,看現在市場上最缺什么,然后去參加國際國內的各大展會,看看當前機床產業發展的前沿。這樣我們就做到了心中有數,而不是盲目地去搞創新。”
“過去我們講創新,覺得應該處處創新,自己什么都想做。現在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的關鍵要掌握核心技術,其他的一些配件完全可以從社會上采購。”
“核心技術的掌握主要靠兩點,一是設計新產品的能力,二是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就是所謂的加工能力。這很重要,本身加工能力不精是做不出好的產品的。”
“現在開發出來的很多新產品,生產出來之后,都是自己先用。一來在用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問題加以改進,二來給買設備的廠家一個應用示范的展示,三是由于設備更新給企業自身帶來經濟效益。”
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記者在門口遇見了重機公司副經理任偉民,臨別的一席話讓記者深有感觸:
“有人說這兩年機床行業復蘇是因為市場形勢好,這話不全面。市場形勢好,沒有創新精神和充滿活力的機制,拿不出過硬的產品,企業照樣是不行的!”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