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廣州有關部門獲悉,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同時,廣州將采取八大舉措力促廣州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力爭到2010年廣州全市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5500億元以上,比2005年增長1.5倍,實現年均增長20%左右。
按照部署,廣州要建成國家裝備制造業基地,爭取到2010年,實現機械裝備工業的“一個基地、兩個中心、三個一批”的目標——即把廣州建設成為全國技術領先、生產規模大、產業優勢明顯、市場影響力強的機械裝備工業制造基地;形成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機械裝備工業研發中心和輻射全國的機械裝備維修服務中心;鍛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領先的名牌產品,形成一批技術支撐力強的研發機構和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及面向全行業全社會的加工服務中心。
機械裝備工業曾經“小而散”
機械裝備工業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據了解,廣州裝備工業曾長期處于“小、散、亂、差”狀態,叫得響的品牌不多,重型裝備行業更是發展慢、效益差。
近年,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必須要發揮好廣州在機械裝備工業方面的優勢。廣州工業經過有效的結構調整,輕重工業比重的變化,從1998年的63.7:36.3轉變為2001年的55.6:44.4。并且在發展機械裝備工業中,確定了重點的八大門類,即汽車制造、電信設備、船舶裝備、樓宇成套設備、輸變電裝備、重型機械、包裝機械和數控機械。這意味著廣州正逐步走出多年來輕工業為龍頭、重工業相對薄弱的結構性“骨質疏松”的困境。
八大舉措促進裝備業加速發展
據介紹,廣州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八大舉措主要包括,一是提高裝備制造業集約用地水平,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發展格局。二是加快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優先發展體現高端和前沿的重點領域,引領廣州裝備制造業向高端發展。三是加快向成套、成線、系列化集成發展,重點突破裝備成套能力、設計研發能力和特殊要求加工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內領先水平的成套裝備。四是加快推進臨港產業基地的建設,提升裝備制造業集聚效應,南沙臨港產業基地力爭確定為國家級裝備產業基地。五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扶持發展一批裝備制造業優勢企業,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這些企業。六是加快推廣先進制造模式,以信息化、集約化帶動裝備制造業升級,實現企業生產自動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資源集約化。七是加快發展裝備生產服務業,提升裝備制造業輻射力和帶動力,推動裝備產業向上下游以及相關領域延伸,實現聯動發展。八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