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青島港集團了解到,以“金牌工人”許振超為首的“振超團隊”日前通過自主創新,成功將集裝箱輪胎吊由內燃機驅動改為電驅動,填補了這一領域的國際空白。
據了解,世界集裝箱碼頭堆場作業機械(簡稱場橋)主要有兩種:軌道式龍門吊和輪胎式龍門吊。前者使用電網供電,具有節能、污染小、維護成本低等優點,但致命缺點就是不能轉場作業;后者使用柴油發電機工作,可以轉場作業,但其缺點在于油耗大、污染大。目前,世界在用的6500臺場橋中,有95%是輪胎吊,在石油價格飛漲的背景下,輪胎吊“油改電”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目前擁有輪胎吊70余臺,去年油耗達700萬升,占公司總油耗的71%。這對于一直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青島港來說,實在難以接受。在公司的支持下,一直關注這一課題的許振超成立了“油改電”專題攻關小組,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和論證,最終提出了在集裝箱堆場箱區內,架設滑觸線供電線路,采用市電為輪胎吊供電的方案。
經過測試,改造后的輪胎吊既保留了靈活轉場的特性,又消除了原有的重大缺陷,兼具軌道吊和輪胎吊的優點。其改造后的能耗由以前作業一個自然箱的5.9元下降至2.3元,下降了61%。同時,平均每臺機械每年還可節省維護成本6.6萬元以上。據統計,以青島港所有輪胎吊一年操作1000萬自然箱計算,"油改電"全面推廣后,一年將節支3000萬元以上。此外,改造后的輪胎吊廢氣排放接近零,產生的噪音也大幅下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