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君專注地對10千伏電纜的半導電層進行剝切,就像做“手術” 攝影記者 劉暢
跑道上還殘存著前些日子第一架校驗飛機留下的輪胎印跡,不遠處已然成型的“鳳凰展翅”的航站樓頂金光燦燦著……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北角,地下十幾米深的電力管廊內,國網北京大興供電公司“國門供電運維特戰隊”隊員張建君正緊攥黃色剝線鉗,專注地對10千伏電纜的半導電層進行剝切?!懊看螌㈦娎|接頭,就像是一場手術。”張建君笑著說,盡管在春節期間,但因為新機場中包括燈光站、飛行區、公共區等地時時都有通電需求,所以整個節日都在加班中度過。
從飛行區內一處井口沿著臺階下到地下約12米的電力管廊內,兩側密密麻麻的支架上碼放著電纜,昏暗的光線下,張建君和同組的隊友穿行在不到1米寬的隧道內,找到了今天要作業的電纜接頭處。之后,擺開工具箱、打開頭頂射燈,另有人架好攝像機,一聲“開始”,張建君開始對電纜進行“手術”。
電纜接頭是件精細活兒,只見張建君先用專業的電力切刀切去電纜的邊緣部分,再用刀子一層層剝開電纜?!斑@電纜一共有9層,每一層怎么割、留幾厘米都有不同要求。最后露出里面3根銅芯,兩邊用接管連接,用鉗子壓住,再給電纜做絕緣、密封,一層層恢復?!彼忉屨f,“就像是一臺手術,先要一一剝開,接上頭后,再一一按原樣‘縫合’,最長的時間需要5小時,最短也需要2小時。是毫米級的精度,沒有經驗的師傅還真干不了。”
據介紹,去年8月,國網北京大興供電公司篩選出公司內經驗豐富的20余名員工,組建起一支“國門供電運維特戰隊”,吃住在機場內,專門為機場保電,37歲的張建君正是其中一員。這也讓張建君今年的春節更加忙碌,“往年也有值班,但沒有今年這么緊張,一天都沒休。家里人也能理解,只有閨女有點兒撅嘴?!睆埥ň悬c無奈。
在剝到半導電層時,張建君變得更加小心翼翼,“制作電纜接頭最難的就是這一步,剝開一個半導電層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還得弄得干干凈凈,不能碰到主絕緣,否則這幾百米電纜就廢了?!睆埥ň叢梁惯呑院赖卣f:“這活全靠手感,機器都趕不上我們。”
跟普通電纜相比,大興國際機場的電纜規格更高、質量更好,施工難度也更大。施工過程中的一點點瑕疵,就會影響日后的機場運行,甚至造成大面積停電。為此,每一處接頭要用上360度全程錄像,把名字和身份證號刻在接頭旁邊的小牌子上,一旦發生事故,誰接的頭、哪家的電纜、誰的責任都能追查得到。
經過一番剝切、壓接、恢復后,張建君和搭檔完成了該電纜頭的制作,待驗收后就可以等待發電了。90后的袁寶超,今年的春節也是在機場內的臨時宿舍度過。他開玩笑說:“挺好!不用被親戚們催婚了!”記者 解麗
來源:華夏經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