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縣自清代嘉慶年間開始興起鍛鑄造產業,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鍛鑄造之鄉”。目前嘉禾縣共有鑄造企業156家,鍛造企業169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年產銷鑄件38萬噸。嘉禾人還走出家門,在珠三角地區創辦了400多家企業,年產鑄件上百萬噸,占珠三角地區鑄件市場46%的份額。
為了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保持競爭力,嘉禾提出了由普通鑄件向精密鑄件發展、由配套生產向整機制造發展的目標。先后投入120萬元對共性科技項目進行研發,并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鼓勵和扶持民營企業依靠科技發展壯大,并設立了150萬元的創新基金對企業的創新研發進行獎勵。政府職能部門還從信息收集、技術人才引進、產品推介、銀企合作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近兩年來共引進新技術新工藝18項,開發新產品23個,引進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60余名。
為了鼓勵企業自創品牌,嘉禾縣對獲得國家級著名商標或知名品牌的獎勵4萬元,省級獎勵2萬元。在袁家鎮,政府牽頭注冊了“袁家鑄造”的商標,規定鎮內企業只要規模質量等達到一定的標準,都可以免費使用這個商標。
經過數年的引導和發展,目前,樹脂砂造型、電爐熔煉、數控機床加工技術等先進工藝和設備在嘉禾逐步推廣,產品也逐漸由普通的硅鐵提升到銅、鋁、鋼、合金鑄鋼等優質高附加值鑄件,并逐步向整機組裝發展,生產技術不斷提升,生產領域不斷拓寬,產業鏈條不斷拉長。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雄建機床鑄造有限公司引進樹脂砂生產線,產品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嘉禾縣第一臺數控機床年內有望誕生;兄合、紅德等企業已由單純的鑄件生產向鑄件、加工、裝配的完整生產鏈條轉變;嘉禾鑄造的發源地田崗頭村已經由單純的鑄造向加工轉型……
嘉禾一方面加大對節能環保的投入,研制和引進了多種高效低耗低污染的設備和工藝。另一方面嚴把各種審批關口。在坦塘工業園內,入園企業必須安裝粉塵處理設施,必須執行三同時:環保設施與主體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才能順利通過環境審批。
為此,嘉禾縣科學規劃鑄造產業布局,以桂嘉公路為軸線,以鑄造工業園為核心,打造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承載力的發展洼地,著力引導嘉禾籍在粵鑄造企業返鄉創業,形成近距離競爭、內部密切協作的鑄造產業集群帶。
同時,圍繞產業集群的發展,嘉禾加快引進和發展模具設計、鑄造設備維修與配件供應、廢棄材料回收利用等配套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務服務和信息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成立了嘉禾鍛鑄造業研究所及鍛鑄件質量檢測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原材料供應和產業營銷市場體系,加強原材料的供應和儲備,不斷拓寬產業集群發展空間。
此外,嘉禾還充分發揮協會的作用,通過鑄造協會等的紐帶作用,推進專業化生產,加強關鍵性技術聯合攻關,建立市場供求、生產能力、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和行業預警制度,依靠整體力量開拓市場,壯大產業集群。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