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安年·最中國”各項慶祝活動拉開序幕,作為今年的開篇之作,《再回長安》和《再回大雁塔》大型實景舞臺劇,更是以其宏闊的歷史背景、弘大的場面打造、精彩的劇情設計和精美的舞臺呈現,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成功開啟了2019“西安年·最中國”的序幕。
在這兩場大型的開年演出活動中,北京國藝中聯文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舞臺機械部分的重大任務,通過機械的起伏、折疊與變化,實現了演出中多維度、多視角、多層次的情境刻畫和畫面變換,為豐富舞臺情境、變換演出畫面,細致人物刻畫和推動觀演視角,提供了強力的技術保障和科技支持。
整體而言,這次機械部分,秉承了四個核心理念:以創新彰顯人文、以科技展現歷史、讓技術融匯藝術、讓機械觸摸精神!
一、以創新彰顯人文
作為一種全新的實景舞臺劇演藝形式,《再回長安》和《再回大雁塔》的打造,開創了創新之最。從舞臺到空間、從形式到內容、從人物到場景,都進行了全新的探討和顛覆式的打造,特別是重新建立的舞臺時空體系,更是前所未有,可以說是實景演出首創。
因此,在這樣的舞臺架構下,所有創新幾乎都要靠機械部分的承載與呈現,可以說,就《再回長安》和《再回大雁塔》而言,機械部分的運用,關乎演出的成敗,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這樣的演出需要和舞臺需求下,北京國藝中聯文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演出實際和導演要求,秉承“以創新彰顯人文”的理念,不斷突破思維、打破傳統,解放思想,用不斷創新的理念和行動,突破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力求以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手段,讓演出得以最完美的舞臺呈現。給廣大游客耳目一新的觀演體驗!
二、用科技展現歷史
唐朝是一個極富盛世畫面和華美想象的歷史時代,又是一個極富歷史底蘊和開放內涵的時代,因此,不管是《再回長安》,還是《再回大雁塔》,以大唐的弘闊歷史作為背景的舞臺,一定要有內外兼具的完美體現。
大唐的外在是弘闊的、華麗的、盛大的、張揚的,大唐的內在又是開放的、豪邁的、神韻的、綻放的。因此,就機械呈現而言,秉承“用科技展現歷史”的理念,既要通過機械的大開大合,以宏觀場景的展現和舞臺把控,體現大唐外在的豪邁與開放,又要通過機械的起伏變化,對人物的肢體和細節的捕捉,通過人物的表情背后的側面刻畫,完美表現大唐的內在氣質與神韻。
三、讓技術融合藝術
就傳統理解而言,“技術”是個固態、嚴謹和嚴肅的詞匯,而藝術卻又是一個有溫度、夠浪漫、充滿想象力的詞匯。如果讓技術融合藝術,用舞臺機械的技術范兒融合到舞臺的藝術范兒,那將一定會碰撞出非常耀眼和奪目的火花。
因此,《再回長安》和《再回大雁塔》的打造,秉承“讓技術融合藝術”的理念,力求尋找“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通過機械的技術優勢完美展現舞臺的藝術體現,讓技術與藝術,完美的融合與激烈的碰撞,營造全新的舞臺效果和藝術效果,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事實證明,通過次的融合與探索,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雙重突破,開創了技術與藝術融合的新形式。
四、讓機械觸摸精神
作為一個極富情懷感的團隊,北京國藝中聯文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相信,機械物體絕對不是冷冰的物體器材,而是幫助人們實現想象、彰顯情懷、傳遞情感和觸摸精神的有力武器和工具,因此,在《再回長安》和《再回大雁塔》的打造中,團隊秉承著“讓機械觸摸精神”的理念,通過對機械的運用,展現的舞臺震撼效果,觸摸精神、震撼心靈!
北京國藝中聯文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終堅守“演繹精彩、凝聚精粹,傳承精神”的原則,力求以出色的創意、精彩的故事和創新的科技,展現一段恢弘的歷史和偉大的故事,讓機械觸摸精神,并傳遞這樣精神,激烈著現代的人們。
來源:中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