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要點機械行業2018年表現趨穩,但內部分化明顯截至目前,以中信機械分類為依據,機械行業共有271只標的發布了業績預告,占全部346只標的的約78%。在271家上市公司中,盈利且確定同比增長的共有134家,占比為約49%。以業績預告上下限的均值計算,18年業績增幅在0%-50%的企業數量最多,約占29%,其中業績增幅30%-50%的企業共計21家。業績增幅在-50%-0%的企業數量次之,約占18%。如果以業績同比增長30%為界,2018年機械行業實現高增長的企業共有81家,占比約32%。
分行業來看,不同行業的業績分化明顯。以盈利且確定同比增長的企業占比為衡量標準(即扭虧+略增+預增的占比),船舶制造(71%)、金屬制品(71%)、礦山冶金機械(65%)、起重運輸設備(60%)表現相對較好,工程機械、儀器儀表也超過50%。而在業績增長的這些細分子行業中,礦山冶金機械的預增占比達到60%,工程機械預增占比為45%,業績增長的質量相對更高。整體來看,受基建穩增長的影響,基建鏈的企業業績表現相對較好。而制造業受資本開支抑制影響,相關企業業績多相對平穩。不過,鐵路交通設備(主要為零部件企業)、鍋爐設備及其他運輸設備三個行業雖然確定盈利且同比增長的企業占比不高,但全部為“預增”,行業內部分化明顯。
4季度利潤拐點向下,減值集中釋放是重要因素機械行業18q4呈現較大程度的虧損。18q4機械行業整體的歸母凈利潤總和為-201.22億元,較去年同比下滑的同時,也極大程度上拉低了全年的業績。資產減值的集中計提是影響四季度業績的主要因素。就機械行業而言,商譽減值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訴訟/仲裁計提預計負債是重要影響科目。資產減值因素使得機械行業整體的業績中樞下移,不過不同行業之間仍有較大差距。大額資產減值多發生在其他通用機械、其他專用機械、儀器儀表和鐵路交通設備中。
投資建議大額資產減值的計提影響全行業業績中樞下移,但工程機械、軌交裝備(整車)等逆周期行業景氣依然維持高位,尤其是龍頭企業業績增長較快。建議關注政策推動逆周期、產業結構優化促成長的行業和波動環境下的創新研發龍頭,重點關注軌交裝備、鋰電設備、光伏裝備等行業龍頭,關注工程機械、工控自動化等領域的優質標的。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